从通城回余市,沈在心把思念都化成了动力。
他现在是一个人,又对医学着迷,去了医院,医院又是自家的生意,对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没概念,加上刻意躲着姜惟,回不回家无所谓。
回去,也只是为了弹一弹他的钢琴和吉他。
姜惟也是回来就投入了工作。
第二中医院体检中心没问题了,中医部分也被归置妥当,分为综合门诊、药房、制药制剂、针灸推拿理疗等,其中一般中医院划分的中医脾胃,中医内分泌,中医骨伤,中医肿瘤,中医儿科等等,都被微型化,统一划在中医综合门诊下面,成为中医综合门诊下面再细分的一部分。
何院长觉得欠妥,找沈在心讨论,等他拿出平面图,想想中医院的面积,也屈服了。
没办法,现代医院,你透视,超声波,血液、体液检查,病理化验等,你都得有,特别是透视,有辐射,你需要圈一块地做防辐射处理,门上都要做上安全标记。
检查检验,也占地多,得规划出来,光这一块儿,又得占地多大?
体检中心已经好了,虽然在很多医院,它会跟一些科室重叠,比如测近视,可能护士会给你一张表,让你去眼科测,但第二中医院这边,并未做出精简,而是从效率和用人上考虑,所有体检项目集中在一起,从这边进去开始,从那边出来结束,负责体检的不要医生,只要护士,按项目按教材操作,不是该科医护一样做该项采集或者检验,这一大片面积也小不了。
而病人来了交钱,哪怕现在医院系统支持你机器上缴费,医院一样需要设立人工柜台,办理医保手续,办理住院等等。
这又是多大的地方?
现在他手术室要建,妇产科要建,你不砍掉科室,组合综合门诊,面积上不够用呀。
大概是为了让人心理平衡。
西医这边,沈在心也是这么处理的,设立了综合科室,综合科室内再细分内科室、外科室、五官科室、皮肤科室,甚至还出现双门门诊室,这个门进是骨科,那个门进就是风湿……
这样规划下来,医院细分很全,检查可以覆盖全科,但医院也更显微型,接待量没有测试过,但要想多接待人,只能往效率上考虑。
姜惟则第一时间着手引进医院的诊疗系统,一开始是考虑在之前中医院的系统上进行升级的,觉得升级改造会更便宜,联系的厂家还是原来的厂家。
这个也是巨花钱的工程。
这么小的一个医院,厂家直接报价就是1100万,你跟人家讨价还价,人家直接给你看其它医院都是多少钱。
市中心医院前后改造,共计收了2800万。
区医院的方案也是他们做的,是1700万。
中医院这边虽然终端少,设备少,便宜不少,但人家还是1100万的报价,还觉得你占了大便宜,姜惟没办法,最后,她不得不放弃升级改造,跟杰克杨参股的一家软件公司联系,去谈采购,从他们那边采购的还是他们刚刚针对医疗行业开发的系统,几经讨价还价,再三确定不要回扣的情况下,600万成交。
定金付过,人家派了几个工程师,花费了半个月才把系统上完,
哪怕省了一小半费用。
如果不是年后,财政拨款给他们1000万,姜惟在办理抵押贷款,她都没信心把医院HIS+EMR系统,信息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机建设起来的。
但第二个问题来了,你拿了人家免费医疗的拨款,你不能不管免费医疗。
现在院里干活少,加上对医护员工的保护,让人过个好年,年后也让他们闲下来不少,现在用人正是时候,沈在心亲自下去开了几场培训,把人暂时性分流到各个医务工作站。
但说实话,免费医疗没干过,免费的界限在哪,全国估计都在摸索。
所以很多地方,就是要求社区医务室配医护人员,辅助社区工作,打打防疫针,别的无所谓,但你仅限于此,你对医院没什么帮助,而且也似乎对不起政府的拨款,沈在心实地跑了一遍,决定实施全科预诊断。
这也是分步骤,目前所做的也特别简单,借助于社区的宣传,让居民知道,社区是有医务室的,医务室干什么呢?
你到医务室咨询,医务室的护士根据你的病症,判断你去医院挂什么号,做什么检查,给你出具一个意见。
你去医院之后,如果坐诊医生打算糊弄你,你就给他看,告诉他,你给我做这方面的检查就行了,我们社区医务站的工作人员已经告诉我了。
将来呢。
在第二中医院营业后,这些医护人员就告诉他,第二中医院可以做补贴体检,你要是身体不舒服,又不想花钱,你30块体检一个呗。
如果病人想问诊,护士也可以第一时间为他预约第二中医院的医生,直接帮他挂号,甚至在线连线。
别的沈在心也没什么想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