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望着捷报上看似冷冰冰的数字,听着韩世忠的禀告。
虽然取得如此胜利,却是岳家军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回官家话,伤千余人,死约六百人。此等攻城战如此伤亡,已是大胜!”
站在双方实力对比和攻城的消耗来看,京湖军的这样的伤亡确实非常少。
说是大捷那可是一点都不为过。
要知道战争中攻城掠地也好,毙敌无数也罢,都需要建立在己方的损耗之上的。
如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么至少从毙敌而言不算大胜。
虽说岳飞的京湖军人数占据较大优势,但以自身不足两千的伤亡,换来了对手将近一万的伤亡。
更何况洛阳溃军还被斩杀无数,这笔战功也应该落在京湖军的头上。
“安顿和抚恤好死伤将士,造好名册,朝堂来供养死伤者之亲属。”
赵构的君王之道便是不单单关注战局的胜利,更要关注死伤者的抚慰。
没有将士们在前方的流血付出,便不会有将来的一统华夏。
这一点他非常清楚,并且也是实实在在需要去做的。
如若不能够安抚好搏命的将士,那么将来必定无人会愿意为国尽忠。
真正高明的统治者,无论是出于收买人心还是发自内心,对待将士都会倍加珍视。
“臣谨遵圣谕!只是这金人俘虏该如何处置?”
如果说打了胜仗还有什么烦恼的话,那么怎么处置战俘确实是件头疼的事情。
历朝历代处置降兵,无外乎就那么几种方式。
其实对待降兵便是方式:就地坑杀、收编己用、就地遣散、屯田苦役和对等换俘以及降身为奴。
就地坑杀和就地遣散似乎都是不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前者过于残忍,并且杀俘乃是不祥之兆。
而就地遣散则让散兵重新回归到敌方,从而继续与自己为敌。
在韩世忠看来,或许只有交换俘虏和屯田苦役才是将俘虏效用发挥出来。
只不过岳飞治军严明,对待降军不敢私自处理,因而希望朝廷能有对策。
“韩卿有何方略?”
赵构并不急于去回答这个问题。
而是将问题又重新抛给韩世忠。
他想看看枢密院或者说是韩世忠,对待这类事情究竟有什么应对方略。
并且他自己也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