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个问题必定会让金国在议和之中提出,并且会利用这个大做文章。

“臣以为可做两手准备。如若迎回便可按照徽宗皇帝传位于靖康帝之时的帝号,如太上道君。有其名号而无其实,颐养天年而已,以示官家之兄友弟恭。”

“如果不迎回,则亦有说法!徽宗灵柩与太后还朝乃是官家为皇子的孝道,迎回生父生母乃是天道人伦,无可厚非。然北狩之皇族人数众多,恐无力全部迎回。于朝堂也好,于民间也罢,亦都有理有据!”赵鼎偷偷的瞄了一眼赵构缓缓的说道。

确实这个问题不好谈,迎回有迎回的道理,不迎回有不迎回的理由,似乎都无可厚非。

但最重要的是他不知道官家到底是怎么想的,一旦说得没有符合官家心意,那么很可能会让龙颜不悦,甚至会在君臣之间埋下个钉子。

因此赵鼎想了想,不谈结果只谈解决办法。

不得不说他的话说得非常艺术,既没有说迎回,也没有说不迎回。

迎回的话可以按照徽宗当年传位给靖康帝之时一样,无非就是多个太上道君皇帝而已,仅仅就是个帝位虚名而不会产生任何实权。

这样既能够让官家不会受到道德和伦理的谴责,也给了靖康皇帝充分的尊重,同时又不会产生朝堂纷争和帝位之争,也可以算是一举两得之计。

并且对于朝堂而言,此时徽宗已在绍兴五年便已经去世,并且当时大宋朝廷遥上尊谥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如果徽宗在世迎回还朝,那么赵构自然只能还政给他。

但靖康皇帝如果迎回则完全可以不用还政,只需尊为太上皇即可。

赵鼎的另一个说法便是不迎回的解释。他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赵构迎回生父生母乃是天经地义,这点无论方方面面都无可指责。

然而迎不迎回兄弟,则远远没有迎回生父生母那么重要。

另外整个皇族都在北境,兄弟姊妹众多,能不能迎回,这个要看自身实力。

如果只迎回做为兄长的靖康皇帝,而不迎回其他兄弟姊妹,那么自然也会有些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