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继续对开封形成压迫,继续对金人造成恐慌,乃是议和走向之关键。至于议和条件,除了官家之前所提之外,臣以为可让金人称臣!”

此前的军务之事赵鼎确实没有太多的建言,但议和之事关乎政体和国格,他自然有很大的发言权。

他所提的其实就是议和主动之所在,恐慌和压迫。

当年赵构主动和金人议和,究其原因便是因为被金兵追击造成的压迫和恐慌。

历朝历代的议和都是弱势一方或者失利一方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主动求和,此番金军连战连败,已经没有交战的勇气和底气,如果进一步压迫和制造恐慌则必定是给金人主动议和的最后一击。

至于赵鼎说的议和条件,让金人称臣,这个提法确实让众人有些出乎意料,甚至觉得赵鼎所言有些过于大胆。

以金人现在所占之疆域和所拥有人口,以及现在的国力,对比大宋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眼下不过两场大胜,就让金人对大宋称臣,这个想法在群臣眼中有些异想天开。

称臣只有过于弱势一方为了保全不得已采取的委屈求全的做法,以金人的风格和实力,实在是没有什么理由。

“持续压迫和制造恐慌,这个朕亦非常认同。不过赵卿所言让金人称臣,这个不如详述道来。”

对于赵鼎的大胆设想,赵构从来都不觉得吃惊,反而觉得这里面似乎又包含着一些谋略。

“所谓谈判,便是双方皆有底线,但凡不破底线便能够求同存异谈下去。称臣既是大宋底线,也是金人底线,双方皆不可能突破底线向对方称臣。”

“臣之所以提出让金人称臣,便是试探金人底线,而并非要金人真正称臣,况且对方亦不可能称臣。一旦和谈无法进行之时,我方收回此条件,那么再往下谈只要不破底线,金人亦能容易接受。”

赵鼎说的其实就是后世的心理博弈,先试探和刺激对方底线,再回过头收回刺激和试探,反而让对手更容易接受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