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殿。

殿试之所。

昨日一场轰轰烈烈的殿试在这里举行,整个殿内都还留有一丝书卷之气,似乎策问争斗的硝烟还未曾消散。

赵构端坐在殿上,殿内赵鼎、李光、何铸、刘大中和殿试官等一干人等正在静静的等待着。

这个过程对于考生而言是个非常难熬且焦急的,对于这班臣子而言同样会有些期盼和憧憬。

等待什么?

自然是等待状元等前三甲的诞生。

殿试一甲前十的名录以及试卷都在官家手上,最终的定夺权在赵构手中。

期盼什么?

各自有各自认同的士子,不同的策论方向和答题打动着不同的人。

站在赵鼎的角度,他自然希望这批一甲进士能够快速的顶上朝堂的空缺,革新变法需要年轻有冲劲的新鲜血液。

殿试只考试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各类别官收存,流程非常精密且严格。

然后第二天便是阅卷日,分别交给评卷官八个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画圈和三角等等五种记号,得画圈最多者为上等佳卷。

并且在所有试卷之中,选取划圈最多的十本进呈给皇帝察看,最终出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

一甲前三可以说是优中选优,整个一甲便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

“启禀官家,此次参加殿试士子总计三百六十六人,依照殿试进士录取名额,最终确定一百人。其中一甲十人,二甲三十人,三甲六十人。官家手中为一甲十人试卷与名录。”

刘大中作为整个殿试的总筹划官员,将殿试最终的批次和人数一一上报。

其实对于士子们而言二甲和三甲的都没有任何变化和悬念,唯一有悬念的便是一甲这十人当中谁能进前三。

而对于官家而言,更看重的是一甲入选的人数和名单,这些或许有可能是将来成为朝廷栋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