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升之前写过一首诗,在士子间流传甚广。其内容有些对朝政不满之意,但出于爱惜人才,诸考官还是未曾将其圈出。”

“写的是何诗?其中两句是不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刘大中说的写诗,让赵构一下子想起来在西湖偶遇的那个年轻人,对那首诗至今都是记忆深刻。

“啊,官家圣明,正是此诗!”刘大中见状赶紧回应道。

“嗯,此诗虽有透露些不满,但亦是出于爱国之心,无碍无碍!”

回想起林升吟诵这首诗的时候,赵构也算是亲历者,在那样的氛围中自然是感同身受。

不过这些话他暂时还不能说出来,以免让考官产生眷顾之感。

“这虞允文策论第一,有何高论?”赵构继续问道。

他想看看这策论第一的士子有什么惊人的言论。

“虞允文已过而立之年,凭借祖荫为仁寿小吏。父有重疾而母已仙逝,为了照顾父亲久未调官。不知何故今年却参加科举。”

“其诗赋与经义皆算尚可,策论却是难得一遇之大才。其言论“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结论为四字,“疑罪从轻”。”

刘大中对于虞允文也是倍加推崇,对于他在策论中的疑罪从轻的结论也是非常认可。

因为这道题本身就是对于刑法存在疑点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要得出疑罪从轻的结论既要胆识,更要对刑法要义的深厚理解。

“妙!好一句疑罪从轻。看来此子事父母能竭其力,不知事君可否能致其身?”

赵构对于虞允文的家世和才干颇为满意,对其孝顺父母也非常认可,现在就是看看能否好好侍奉君王了。

“朕以为,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文学与政事自是两科,诗赋只是文才,策论才是知古通今,解疑答惑。士子之学,贵在修身、齐家、治国而治天下。专有文才而无治国之能,亦复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