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临海居不易

小主,

青岛海湾气候怡人,常年刮东北风及西北风,很少遇到台风。冬季虽然很冷并有降雪天气,但除浅滩外,大部分海面不结冰,常年不冻。湾内没有很强的海水潮流,海边陆地又多为沙地,水深平均十米左右,便于船舶出入,是一个天然良港。

刘二爷派人一直守着客运码头,杨三强一行人下船后,就要去见刘二爷。杨三强人还在临海,林桂芬的电报就已经送到刘二爷的桌面上。

同道有事拜托,还是在自家地盘上,刘二爷当仁不让。

张大哥,咱就此分别吧,我得去见一个长辈。

张林家也拱手道别:杨兄弟,谢谢一路照料,我也得去找地方安顿,大哥来了得有地方住吧。那……?

哈哈……,放心,张老板明天才到,那批货可还有三天才靠岸。你不得和临海巡捕房谈判吗?我让两个兄弟去电报局附近守着,你应该认识我身边这几个人吧?

张大哥,你给张老板带话,到货的那天我们在码头见面。

刘二爷家离海边不远,一片红瓦白墙的房子散布满山坡,都是这些年德国人来之后修的。

一个光头的中年汉子坐在堂上,看着给自己行礼的年轻人。哈哈大笑,走下椅子,扶起杨三强,开口说道:快快起来,咱不用这些虚礼。

杨三强直起身,刘二爷伸手拍拍杨三强肩膀:听林大姐说你才十几岁,让我照看好你。可这么一看,你小子都和我一般高矮,嗯,你是不是还练过武?哈哈……

杨三强答道:林姨嘱咐我一定要来找二爷,说二爷义薄云天,在这山东道上是她最敬佩的老大哥。

又笑了一下:二爷目光如炬,晚辈的确跟着林师兄在学拳,太祖拳。

哦?太祖拳,林姓,三强啊,你这林师兄可是咱山东人?

是的,二爷,我师兄是东平人。

哈哈,那咱也算是一家人了,林老爷子过世前跟俺多有往来,那时候的林家可威风啊。

刘二爷发现自己还能跟这个临海来的小友续上关系,更是乐得开怀大笑。

正好,渤津来了一帮朋友,以武会友,你也算是江湖人,一会跟俺去李庄见识一下擂台比武。

刘二爷也不用问杨三强,直接就给安排上了。

渤津靠近北京又是运河的终点还是海港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渤津成为北方重要的商贸枢纽,鬼精的外国人当然也不会错过这块风水宝地,它们在渤津也有圈地建租界。姚老头就是要去渤津的法租界修建新教堂才被绑架的,现在还不知生死。

渤津作为入京门户,水陆交通咽喉之地。江北各家江湖门派想要扬名立万,广招门徒,在渤津开设道场、会馆或者学校就是很好的选择。其实能在渤津站稳脚跟的门派,其自身本事不容置喙,自家有钱或者有人愿意投钱供给才是主要原因。穷文富武这话不见得都对,但是练武想要练好确实需要大量金钱供给。渤津江湖人物名声最大的要数到渤津大侠霍师傅,他成名于渤津,盛于临海。在临海创办的精武体操会,杨三强和师兄林怀渤曾经慕名去过。可惜霍师傅过世后,他刚开办不久的会所,就学员四散,压根没几个人在那练武。直到会所迁到洋枪队旧址,学员人数才多了些许。现在精武体操会在四处修建分会所,应该是得到什么势力支持了。

李庄,原来不过是青岛湾边上的一个小渔村,现在已经是青岛这个新城市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一个大客栈边搭着一个半人高的木头台子,三丈见方。

靠近这个擂台围着好几圈人。周围墙上,房上,树上都有看客,竟然还有好些外国人跑来看热闹。

看热闹这事情真的不分种族,国家、地域,估计是天性。

刘二爷是地主,走近擂台,到处有人打招呼,一番见礼后才带着杨三强到中间摆好的座椅边上坐下,杨三强当然站到在刘二爷身后。

这次擂台不为比武,其实是渤津道上各大门派、会馆带着各家刚出师的徒弟门人出来见世面、拜码头。

刘二爷也是按旧例招待,帮助年轻一辈人扬名立万,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这就是江湖的人情世故。

上擂台的都是年轻男女,太祖拳,八卦掌,螳螂拳,谭腿,铁布衫……刀、枪、剑、刺。链子锤。各式拳脚,十八般武艺一一登台表演,叫好声就没停过。其实大家最期待的是压轴的比武,刘二爷这边派出三人和渤津那边前几年出道的师兄们比试,那才是真正的精彩。

刘二爷转头问杨三强:小杨,你也算是咱山东拳法传人,要不要上去玩玩,师兄们都会注意不会伤到你的。

杨三强平时和师兄练拳,两人之间经常切磋,没有和外人交手经历,就说道:二爷,我一会儿看看师兄们比试,今天这擂台就不上去了,毕竟学拳没几天。烦请二爷私下找几个好手帮我喂喂招就好。

刘二爷也不勉强这人高马大的孩子,笑着点点头,安排帮内几个好手一一上台比武。

小主,

过程不重要,结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江湖后继有人。

晚上就地安排招待渤津来客,拆掉擂台,几十桌的席面铺将开来,有大酒楼送酒菜。

刘二爷是东道主,众人纷纷敬他这个江湖老前辈愿意提携后辈,让刘二爷没忍住一下子就多喝了几杯。

刘二爷喝得满面通红也不忘记拉着杨三强的手,不让他去住客栈,直接领回家:杨三强远道而来,人都到青岛了,还是林大姐的亲戚,怎么可能住外面。这不是打我刘二的脸,以后哪里有脸去临海见林大姐。

早饭后,杨三强去见刘二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