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同样疑惑,但本着商人重利的角度,此刻有人愿意替荀攸付钱,他自然是高兴的。
当下欣喜的接过,“够了够了,还有不少剩余。”
赵云道:“既如此,那就麻烦你给我们准备两间房,再送一些吃食上来。”
说完,赵云看着荀攸,问:“不知兄台可愿上楼一叙?”
荀攸脑子还是懵的,愣愣的点了点头,跟着赵云走了。
在伙计的带领下,二人来到楼上,走进了房间,相对而坐。
此时,荀攸才回过神来,朝着赵云拱手:“多谢阁下相助,只是不知,阁下为何帮我?”
赵云笑道:“某乃常山赵云,字子龙。自幼跟随师父修行,前不久才下山,师父曾经教我,‘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方才无意间听到兄台与掌柜的谈话,我见你如此恳求,想必定是有什么难处,既然我能帮得上忙,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荀攸恍然,再次拱手:“在下颍川荀攸、字公达,再谢赵兄相助!”
赵云笑了笑,为他倒了一杯茶,问:“我观荀兄一表人才,颍川荀家又是大族,不知荀兄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荀攸苦笑一声,说道:“攸今年二十有二,自问饱读诗书,有些许才华。所以,不顾家人反对,偷偷地跑了出来,到了洛阳,想要求得一官半职,因此身上钱财有限。却不曾想,如今的洛阳……唉!”
赵云点头,表示了解,又问:“荀兄话里有话,如今的洛阳,如何了?”
荀攸:“如今的洛阳?呵……我本以为,只要有本事,有学识,便可求得官职。荀家在洛阳也有不少熟人,只要有那么一两个人联名推荐,至少做个小吏不难。却不曾想,哪怕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小吏,也要花钱去买!”
赵云瞬间懂了。
第一,荀攸虽然已经二十二了,但是身在荀家那样的家族之中,长辈的话是很重要的。而且为了家族,有时候必须要顾虑很多东西。具体原因不知,但是肯定荀家暂时是不想让荀攸出仕的。
于是乎,荀攸偷偷的自己跑了出来,既然是偷跑出来的,那么身上的钱财自然不会多。
第二,东汉末年,想要做官可不像数百年后那样有科举制度,只要考上了就能当官。这个时代,讲究一个“风评”,还有举荐,官位基本上都是一些家族、世家在掌握。
也就是说,能不能当官,要看那些家族是否推荐你。而那些家族是否推荐你,就要看你有没有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