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明强大,他们能生存的下去,或许还能坚持,但一旦衰弱,这些小国便会报复大明。”
“这其中的双方百姓都能察觉,官方给不了高价,百姓可以给,这就会诞生出走私有的百姓,为了利益,便会绕过大明的官府,悄悄的向草原运输物资。”
“这样使得您制定的九座贸易边城,经济围剿的办法便会土崩瓦解,同时外族之人和走私之人做生意,大明的财政和威望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之后如何呢?放任不管,看着您十几年经营的贸易封锁战略崩溃,还是出兵围剿。”
“刚出现一种情况的时候,必然有其出现的原因。如果强行围剿,只会使得人离心离德,九座贸易边城垄断了北方的商贸。”
“这导致人口过度聚集,而周边的人却享受不到半分的便利,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人心离散走私横行,要不了多久北方的防线就是千疮百孔。”
“那你说面对这种事情,又该如何处理呢?难道真的要和那些人进行平等的交易?”朱林问。
“贸易从来不是平等的,但可以相对公平。”
“将一些贸易的份额分散到其他的城镇之中,有人吃肉,有人喝汤,所有人都有利可得,才不会出现有人冒着杀头的风险走私。”
“不能对外族的人进行过多的压迫。茶叶,丝绸,瓷器是分等级的,他们进贡的羊肉也是分等级的,等级进行对应,保护贸易的公平性十分的要紧。”
“双管齐下,一边放利遏制走私,一边抬高利益增加收入,自然可以使得北方的贸易稳定。”
之后几年可能要在北方动兵,北方的安定自然是重中之重,如果北方的贸易或安定出了问题,那么想要攻打倭国自然是难上加难。
夏元吉提出的建议可以快速的缓和北方的局势,使得北方的贸易重新恢复活力,笼络巩固草原人心。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能算得上是能才,如果能提前预料到未来所发生的问题,并且防患于未然才是大才。
如何处理经济方面的事情?夏元吉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天赋,夏元吉在原本的永乐一朝也是发光发热,号称朱棣的钱袋子。
永乐皇帝五征漠北,疏通大运河,修建永乐大典,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花钱如流水的事。
平时的皇帝能做成一件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有了夏元吉这个钱袋子统领户部和大明太子朱高炽一起努力,硬生生的让大明的经济没有倒退,反而增长为郑和下西洋又提供了巨大的财力支持。
原有的历史中,大明永乐一朝经济如日中天,此人绝对功不可没,想到这里结合他今天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北方经济的问题。
夏元吉也不傻,他知道汉王能找到他,肯定是想给他机会,这是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当即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要知道其他人可没有这样的待遇。
“你说的倒是有这么几分道理,要知道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能像赵括一样只会纸上谈兵。”
“当你完成了殿试之后,不论结果如何,我会将你调到户部,从户部主事开始做起。”
“户部的事大多数要经过你的手,你要仔细的学,到时候我会让如今的户部尚书王检亲自知道你,你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朝廷会对你进行栽培,可不要让朝廷和本王失望。”
小主,
“多谢汉王殿下,草民有幸成为您的门生,简直是莫大的恩情,草民一定会唯汉王殿下马首是瞻。”
“对我忠心的人有很多,但我更看重的是你的能力,不要忠心于我,要忠心于大明。”朱林说。
“汉王的教诲,草民谨记于心。”
“没必要如此谦虚了,你早已经不是一个草民。”朱林一笑,然后便向着外面走去,夏元吉跪地恭送。
朱林总算有了名义上的第一个门生。
郭桓一案,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为了扩大自己的功劳,对户部出手,导致朱林在户部这些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户部尚书刘诚被逼死,如今户部侍郎王检继任户部尚书,另一个户部侍郎郭桓也以身死,整个户部的官员少了三成,户部几乎都要停摆了。
现在替户部网罗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好在老天爷把夏元吉送到了自己的面前,日后培养夏元吉一定可以成为户部的顶梁柱。
“王爷,属下还得知了有几个学子,并没有门路,我们可以趁这个时候进行投资施恩于他们,到时候这些人也会成为殿下门生,在朝廷之中,也会为汉王殿下说话。”影子说。
“大道没必要,我只招揽真正有才能的人,其他人的资质普通,我们只需要静候即可,而且我不需要结党。”
几日之后,殿试结束,韩立和夏元吉的成绩都不错,朱林马上动用自己的关系,将二人的前路铺好。
韩立去了吏部,夏元吉则是去了户部。
在殿试完成之后,这次的科举舞弊案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当代大儒刘三吾被门生连累,被革职,好在没有遭受到其他的处罚,正当他灰头土脸的离开宫门之时,突然有一辆马车停在自己的面前。
“可是当代大儒刘三吾刘先生。”
“不错,老夫正是刘三吾,不知道阁下是何人。”
“我们主人请您上前回话。”
硫酸无虽然将信将疑依,但还是走到了马车之前,只见马车的窗户打开,帘子被里面的人掀起,坐着一个面冠如玉,温文尔雅的年轻人。
“刘三吾拜见太子殿下。”当看清马车里面坐的是何人的时候,刘三吾当即面色大变下跪行礼。
“先生言严重了,久闻先生满腹经纶,饱读诗书。如今,先生因门生牵连被贬官,想请先生成为太孙的启蒙先生可好?”
“太子殿下隆恩,草民不胜感激。草民一定好好教太孙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