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祸根

通过商人促进一项产业的发展,通过官府合理的规划产业的进行。这便是计划经济的雏形。

“我上面说的这些事情,请你们务必做到,记住,这不是在和你们商量。”

“可是…粮食是一方百姓的命脉,如果您说的这些东西没人耕种或者是耕种出来不能食用,或者是耕种之后产量极低,不能填饱百姓的肚子,那不糟糕?到时候饿殍遍野,这可如何是好?要知道,山东有三成的粮食被殿下送去了北伐大军之中。”

“崔大人,这件事情您不用担心,土豆和红薯这两种主粮已经验证,亩产可以达到三千斤甚至更多,是普通粮食产量的十倍,而且化肥推广可以增加一倍粮食产量。这些事情您做好之后一定会高升,相信我就好了。”

“既然殿下看中,下官一定不负殿下所托。”

崔亮和朱林的关系比较平淡,就是普通上下级的关系,不冷不热,但是人和人的关系会改变的。

朱林已经露出了想要提拔他的意思,宦海沉浮几十年,崔亮自然理解了朱林说这些话的用意,当即表示衷心。

没有哪个官员不想高升,汉王殿下的任务就是一块直通天庭和地府的敲门砖。

干的好的话一步登天,差事办的不好的话,便会被打入无间地狱,但是收益和风险往往都是对等的。崔亮知道这样逆天改命的机会并不多见,当即表示愿意听命。

宋月蓉自然不会有半分的反对,她只是一介商贾,虽然有几分心机,但实力太弱,依靠朱林才勉强站稳了脚跟,收拢了其他两家留下的摊子,成为济南最大的粮商。

一般情况下,她只能坐小孩那一桌,不能和朱林,崔亮这样的大官坐在一起。能叫她喝汤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高启强厉害,能和赵立春的上级坐在一起吃饭吗?

“本王会一直呆在济南,筹措粮草,等到大军发出粮草告急的文书之后,我便会奋命向着北方运输粮食,到时候你们二人也算是我的后方和支柱,本王不希望出现任何问题。”

相比于朱林对于土地的处理办法,朱樉的做法就更加的简单直接,直接在官府的门前挂出了土地售卖的告示,根据市场上的土地均价进行售卖。

一上午的时间,五千多亩土地便被全部售卖一空,朱樉不知道的是,这件事给他的日后埋下了巨大的祸患。

收缴土地进行分发的,本意是为了抑制和缓解土地兼并,将某些地主给革命掉,将他们的土地重新登记发给百姓,让百姓有地种给朝廷交税。

这样原本可以让朝廷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百姓不至于无地可种,贵族土地兼并也不会太过严重,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百姓造反的可能,也可以延长一个王朝存续的时间。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将土地直接售卖。

这么做有两点原因,第一点原因是根本就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没土地的人没钱,他们就没钱买地,有土地的人有钱,他们就会花钱将土地买走,这样从一个姓孔的地主变成姓王或者姓张的地主。

换汤不换药,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痛苦的依旧是百姓,倒是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辞赋。

穷苦的百姓照样没有地,土地兼并的循环并没有被从中打破,只不过是换了一家地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息传播的滞后性,官府一般会和地主勾结,甚至有的当官的本来就是小地主。

他们前面售卖,后面直接派自家的下人乔装打扮一下将土地购买回来,左手倒右手直接将公家售卖的土地装入了私人的兜,百姓甚至没有得到消息。

要知道,这些官员都有功名在身,可不用给朝廷上交粮税,土地的兼并直接恶化加剧。

朱樉不知道的是自己挂出的土地售卖,没有一亩到百姓的手中,全都让大小官员以及各个地主分的渣都不剩。

这让朱林在一年之后不得不再次举起屠刀,因为这些不顾一切手段兼并土地的人都有取死之道。

两个月以后,三路大军均已经和北元交锋,西路大军和东路大军势如破竹北击元人六百里。

颍川侯傅友德的五千骑兵于西凉(今甘肃武威)击败北元失剌罕,元失罕丢弃大量的牛羊,随后又在永昌(今属甘肃)忽剌罕口再败北元太尉朵儿只巴,三战三捷受到了老朱的夸奖。

要知道傅友德擅长防守,在进攻中能打出连胜的好成绩,当然值得称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东路李文忠也不惶多,仗着火器犀利还有装备先进,一路上势如破竹,从右侧开始迂回包抄和林。

自从洪武二年,攻克甘肃收复河西走廊,北元彻底失去了中原的控制之权,只能败退草原之上,聚集于和林,只要能将和林里的蒙古贵族全歼,彻底瓦解北元的朝廷,那么就可以彻底让北元铁骑退出历史的舞台。

中路大军大帐。

“大将军末将蓝玉请战,希望率领先锋勇猛进击,击溃北元,一战定乾坤。”都指挥佥事蓝玉说。

“不可,我们中路大军的方针就是引诱王保保的主力南下,切不可贪功冒进,一切都按照之前制定的战略方针行进。”

“如果现在冒进,不光容易中了圈套,而且会使合围的计划失效,到时候不仅扎不住包围圈和口袋,出了问题陛下问责谁来承担?”徐达直接拒绝。

作为中军主帅,如果没有遇到必须变换之前战略方针的危局,就绝对不能轻易移动。

三路齐进虽然可以快速平推,但是蒙古人闻讯前来就会逃走。

蒙古人本来就是游牧民族,走到哪就在哪放牧,居无定所,根本就没有土地的观念,天下之大,到处都是牧场,占领这些一望无际的草原,没有任何意义。

大军一撤,北元人便会回来。由于补给线过长,大军又无法长期的驻守,一进一退之间,只不过是平白的消耗国力。

只有不断的进行歼灭战,消耗其有生力量才是最佳的策略。

中间步兵缓慢前进,两侧骑兵快速包围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中军,本来数量庞大,行进缓慢,消耗了过多的粮草,我们该如何决定?”

“等到粮草不足,本帅自然会上书陛下请求补充粮草,你现在要做的便是厉兵秣马,我知道你战意十足,但你也是本帅手上最锋利的剑,必须要直插心脏,太早显露你的锋芒,易被人针对,因此静候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