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沈熠虽然五音不全,不善乐器,但他却对“十面埋伏”这一段历史故事很感兴趣,“爱屋及乌”之下,顺带着也了解了一下与《十面埋伏》的琵琶曲相关的知识。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乐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形式,整体可分为三部分,由十三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该曲以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虽为史实,却也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部分描述汉军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的汉军阵容。共包括五个小段落。其中,“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比较自由,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气氛;“吹打”是全曲中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荡荡、由远及近、阔步前进的形象。“点将”“排阵”“走队”三个段落则表现了刘邦汉军战斗前高昂的士气,操练中队形变换的迅速和士兵步伐矫健的形象。
第二部分包括三个小段落,是全曲的中心部分,形象地描绘了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埋伏”中的音乐采用了一张一弛的节奏和模进发展的旋律,营造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给人以一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的阴森感。“鸡鸣山小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时的小规模战斗的情景;“九里山大战”则是全曲的高潮,描绘了两军的激战过程。
第三部分包括后五个小段落,前两段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自杀,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对照。其中,“乌江自刎”这段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后三小段则描绘了汉军以胜利姿态出现的种种情景。
当小英将琵琶抱到书房时,沈熠已经默写完了前两段的曲谱。他让小英将琵琶交给眉儿,又将这两段曲谱放到眉儿面前,让眉儿照着曲谱先试弹一下,他则趁机讲述具体的演奏技巧。而由于演奏《十面埋伏》的流派众多,每个流派又有各自的演奏风格,不能一概而论。因此,他需要先听一遍眉儿演奏出来的实际效果,再结合各派的演奏风格进行讲解。
就这样,沈熠每写完一段,眉儿便照着乐谱练习一段,沈熠再趁机讲解一段。如此一番操作下来,又过去了两个时辰。望着窗外的夕阳,不知为何,沈熠的心里突然有些空落落的。或许是情绪到了,又或许是有感而发,只听得他幽幽地吟诵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东家好文采,随口一吟便是千古名句,小女子佩服之至。”沁儿很是配合地拍马屁道。
“沁儿,你这到底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我怎么觉得这么怪。”沈熠回过神来,打趣道。
“小女子哪敢损东家,自然是夸东家呢,只是不知东家方才因何会突发感慨。”沁儿道。
“没什么。”沈熠摇了摇头,微笑道,“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有些东西需要提前收拾,免得明天手忙脚乱的。你也趁早收拾一下吧,只需带上该带的东西,其他的那边都有。”
“东家放心,该带的东西小女子已经提前收拾好了,绝不会耽误明天的行程。”沁儿道。
沈熠“嗯”了一声,又跟眉儿叮嘱了几句,让她好好练习《十面埋伏》,争取日后一举成名,夺得“京都第一花魁”的名号,也算是圆了向三娘与芙蕖当年的梦想。
叮嘱完这些事后,沈熠不自觉地看了一眼书房外的夕阳,默默地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服,便准备回家了。岂料他刚走到门口,却听得小英道:“东家且请留步,奴婢有事相求!”
沈熠收住脚步,转过身来,好奇地道:“怎么了,有事直言便可,不必与我说这种话的。”
小英看了一眼沁儿,小跑到沈熠跟前,有些忐忑地道:“东家,奴婢想跟着姑娘一起走。”
沈熠有些茫然,不明白小英这话是什么意思,于是反问道:“怎么,沁儿不想带你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