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秘闻

沈熠眉头紧蹙,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圣帝所说的“谢老尚书”是谁,愣了片刻方才试探性地道:“陛下,您说的这位谢老尚书莫非是明伦书院的谢院长?”

“怎么,你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吗?”圣帝不解地道,“他是原礼部尚书,几年前得了一场重病,便告老还乡了。后来遇到了一位医术高超的游医,病情这才有所缓解。病愈之后,他本想起复他,但他却拒绝了,说是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也该给年轻人让位子了。趁着还能动,与其在朝中尸位素餐,不如去书院教书育人,也好为我朝培养一些栋梁之材。朕思虑再三,决定答应他的请求。后来,朕听说他受邀去了明伦书院,再后来的事,朕就不清楚了。”

“原来如此。”沈熠如梦初醒地道。昨天他就觉得奇怪,一个书院的先生,竟然能这么轻易地到镇国侯府做客,再加上沈泓和沈煜又表现得如此尊重,原来是因为谢礼有这种身份。

“先不说谢老尚书的事了,朕叫你来,是想与你确认一下你之前说过的事。”圣帝神情严肃地道,“朝廷如今已经将所有的盐矿都收归国家了,接下来就到了你拿出所谓的细盐的时候了。你该知道,食盐事关国计民生,必须加以重视。如今万事俱备,就差你这股东风了。”

“陛下放心,臣在回京之前,就已经安排专人负责此事了。”沈熠道,“若是陛下同意,等臣返回同安县时,请允许户部有司及盐铁使与臣同行,也便于朝廷学习臣的细盐提炼之法。”

“准奏!”对于沈熠的提议,圣帝毫不犹豫就同意了。毕竟盐政对于国家财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若沈熠真的有细盐提炼之法而不被朝廷掌握的话,那他可就要坐不住了。当然,这种最糟糕的情况只能发生在沈熠不识时务的前提下,像沈熠刚才的奏请,他可是巴不得的。

见细盐的事已经有了眉目,圣帝又提到了重甲骑兵的事。原本他在收到沈熠的图纸之后,当即便安排户部与萧、戎两国通商,可根据新收到的消息,此事的进展很不顺利,这令圣帝有些头疼。他当年在北境时,目睹过萧国骑兵强大的杀伤力,因而才会对重甲骑兵耿耿于怀。可惜的是,萧、戎两国由于前些年的连番征战,国内的战马数量本就锐减。虽说这十年已经有所恢复了,但毕竟数量有限,因而对于圣帝的通商提议犹豫不决,甚至狮子大开口。圣帝也不是吃亏的主,自然不会同意这种流氓要求,于是,这轮通商计划就陷入了僵局。

听完圣帝的描述,沈熠虽然感到有些惊讶,但也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虽说瓷器和炒茶这种非生活必需品的东西无法打动萧、戎两国,但他还有上好的细盐这种生活必需品。于是,他将以盐换马的想法告诉了圣帝,并暗示圣帝适当地狮子大开口,也好出一出心头的恶气。

对于这个想法,圣帝之前也想过,可他担心细盐的产量有限,无法周旋于这种大宗生意,故而也就放弃了。今天又听沈熠提到,于是追问道:“办法虽好,可你能保证细盐的产量吗?”

“陛下,只要您能给臣提供源源不断的盐矿,臣就可以保证朝廷有足够的细盐。”沈熠信心满满地道,“不过,臣还有一件事要提前跟陛下说明,免得日后被有心人捅一刀子。”

“说吧,朕不会介意的。”圣帝毫不在意地道。他知道沈熠说的肯定是与生产细盐有关的事,这是他现在最关心的。与细盐相比,其他鸡毛蒜皮的小事,简直不值一提。

“是。”沈熠抬起头,面色平静地道,“陛下,若想生产大量细盐,除了有专业的人员传授外,还需要一大批做工的人负责生产以及一大批身手不错的人负责保护。如此一来,臣就不可避免地要广招人手。而按照臣的想法,这些护卫自然还是要以退伍的将士为主,至于个中原因,臣上次就与陛下说过,这次也是一样,还请陛下明察,切莫轻信有心之人的谗言。”

“你都知道了,沈侯告诉你的吧?”圣帝笑着反问道。说实话,他也能理解沈熠的担心,毕竟这种事也确确实实地发生过。上次他之所以派秦韶亲自去同安县,就是被御史台那些人闹得烦了,再加上他也很想知道沈熠究竟在同安县折腾什么,这才顺水推舟,来了这么一出。可事后他就觉得自己想得太复杂了,无端伤了忠臣的心。于是下旨兵部,全力清查全国身有残疾的退伍将士,并将具体的名册呈上来,便于朝廷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人。当然,最适合干这些事的人还是沈熠。因此,在兵部将名册交到他手上的第二天,这份名册便来到了沈泓手里,附带着他的一封密旨。内容也很简单,无非是沈熠需要什么人,就按名册去找,不必再想之前那样四处招人了。这既能帮到那些退伍将士,也能帮到沈熠自己,实在是一举两得。

沈熠点了点头,又有些委屈地道:“陛下,臣是什么人,您还能不了解吗?这些高居于庙堂的人,不关注那些退伍将士的生活也就罢了,怎么能恶意中伤臣这种良善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