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中秋节

沈德良面色通红,看起来有些紧张,却也没有犹豫,拿着碗筷走到了沈熠等人的餐桌前,对赵云溪施了一礼,有些拘谨地道:“夫人,奴才僭越了,还请恕罪!”

赵云溪温柔地笑道:“沈管家客气了。在京都时,你便是夫君院里的老人。到了同安县,你又鞍前马后,为夫君和子爵府做了许多事,这些我都知道。这样的功劳,若只是简单地与我们夫妇吃一顿饭,那可是万万不够的。因此,我跟夫君商量过了,等中秋节过后,便给你说一桩婚事。等你成了家、立了业,而夫君在沂山村的事也彻底步入了正轨,我们再找时间给你脱籍。从此之后,你的子孙后代也就不用再受羁绊了,以后尽可以读书当官,报效国家。”

这番话其实是沈熠教赵云溪这么说的,一来是为了让沈德良对于赵云溪有一份感激之情,日后或许有用得到的地方;二来是沈熠确实想帮一帮这个憨厚的大管家,让他有个好的未来。不过,由于沈德良目前与沂山村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沈熠还离不开他,就只能先等等再说。

听完赵云溪的话,沈德良激动地跪倒于地,一连磕了三个响头,哽咽地道:“奴才多谢少爷和夫人的大恩大德,此生此事,没齿难忘。”作为一个与沈家签了卖身契的人,他深知能够脱籍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也知道这种恩典是很难求到的。如今赵云溪既然当着众人的面主动提了出来,就说明自己真的可以脱离奴籍,成为一个真正的良人了。而一旦成了良人,他的子孙后代就不用再步他的后尘了。以后无论是做官还是经商,都比他这个低贱的奴才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管家,快起来吧。夫君早就说过了,我们家里不兴这套,坐下吃饭!”赵云溪笑道。

“是,夫人!”沈德良站起身来,却突然想起自己刚才一激动将碗筷摔倒了地上,有些羞赧地道,“少爷、夫人,奴才刚才实在是太激动了,一时不察这才……奴才马上收拾干净!”

“行了,赶紧去洗洗手,过来吃饭吧。碗筷摔就摔了,反正里面也没有饭,”沈熠劝道。

沈德良红着脸道了一声“是”,跑出膳厅外,打了一盆冷水,索性洗了一把脸,让自己这颗明显躁动的心冷静了下来。又跑到厨房去重新拿了一副碗筷,这才回到膳厅继续吃饭。

吃过晚饭,沈熠送走了几位师兄、师姐,又叫来了沈德良和季婶,嘱咐他们去准备一些中秋节要用的东西。明天可就是开文十年八月十一日了,再过四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在这个本该一家团聚的节日里,沈熠却无法与沈泓和柳含烟、沈煜、沈煖他们团聚,实在是深表遗憾。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他可比前世是幸福多了,虽然无法与爹娘、兄长和妹妹团聚,却可以和自己的结发妻子相守,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幸福。

想到这里,沈熠不经意地看向赵云溪,却发现赵云溪正好也在看着他。夫妇俩心有灵犀一般地相视一笑,彼此的内心都充满了温情和甜蜜。而这一刻的对视,便是他们一生的缩影。

中秋节是圣朝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主要习俗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圣朝极其兴盛,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中都有咏月的句子,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此外,一些文章大儒还将中秋节与一些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结合在一起,使得中秋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该节日源自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由秋夕祭月的习俗演变而来。在古代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规律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后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的重要习俗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古人常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圆,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圣朝对于赏月活动的要求有很多,在中秋节这晚,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且“其祭果饼必圆”。《京都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都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安排好这些事后,沈熠便牵着赵云溪的手回了卧房。趁着现在还有时间,他只想好好地陪一陪赵云溪,再培养一下两人的感情。以免过些天离开同安县后,他又会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