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并未说什么,杨永明见其表情便知其心中所想,也并未解释而是继续说道:“如今天下不太平,相信郑公子也看到了。
但如今这个时候也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不知郑公子可有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为天下开太平的想法?”
按原历史,郑福松在今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会被送往南京国子监深造并师从钱谦益。
由于福松为小名,因此钱谦益为其取名为郑森,之后郑家拥戴隆武帝,郑芝龙将子推荐给隆武帝。
隆武帝爱其才华,赐朱姓,改名为成功,在最后郑福松改回原姓,这便是他原历史上郑成功名字的由来。
他是崇祯十一年十五岁的时候考中的秀才,到现在也不过二十一岁,正值青年。
而由于杨永明的缘故,他并没有前往南京国子监,而是直接跟在了太子身边。
郑福松考取秀才,说明他是想走文官的路子,或者说他家里人想让他走文官的路子。
只不过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最终还是走上了领兵打仗的路线,只可惜其才能一般。
否则光复南京那一战若是成功,想来明末的局势必然会被改写。
郑福松在听到杨永明的话后先是愕然,随后连忙起身抱拳行礼道:“学生自然希望天下太平。
投笔从戎我亦是愿意,只是……。”
那一个儿郎年少之时不曾幻想自己长大时当一个征战沙场,挥领千军万马的将军。
而当年班超投笔从容的典故,更是激励着每一个读书人,也可以说是少儿郎时的偶像。
这对郑福松来说也不是例外,只是经过开始的兴奋过后便开始了犹豫。
“怎么了?若是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出来。”杨永明说道
“我虽也想成为一名将士上阵杀敌但恐怕家里不会愿意。”
杨永明点了点头,其他的家世来说倒也理解。
但随后又笑道:“陛下对我的信任我想你应该也是有所耳闻的,我举荐的人也都未浪费其才华。
还有几个也都身居要职,至于其他几个也只是需要时间过度一下,我想你应该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