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张嵩看到公孙续的五花笺时,他产生了兴趣,厚颜无耻地全部据为己有。尽管张嵩有点愚钝,但他并不傻。当然,他知道纸很贵,所以他没有问价格。如果他问了,他可能就不会觉得拿走它是对的。
听到庞统的嘲笑,张嵩不以为然地哼了两声,心中暗想:“你什么都不懂!我这里画的可是高科技,至少,它的技术含量比你汉朝要高!”
原来,庞统以为张嵩只是在纸上随意画画,图个乐子。
然而,张嵩实际上是在非常仔细和细致地画着图表。幸运的是,他在幼儿园学到的简单素描并没有忘记,画得相当不错。在一张大纸上有两幅粗糙的画,难怪庞统认为他在浪费纸张。
接着,张嵩在第一幅图的旁边写下了汉字“炮”,在另一幅图的旁边则写下了几个汉字和字母“飞艇”。写完后,张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感到有些尴尬,因为他没有电脑,很多字都记不起来了。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庞统指着纸上的“炮”字问道。
“这是大炮,一种用来攻城和战役的武器。”张嵩解释说。
“不对!”庞统纠正道,然后从张嵩手中拿过笔,“应该这样写!你小时候的第一位老师是谁?”
庞统擦掉了张嵩写的字,然后写上了“炮”。
“第一位老师?我记不起来了,我那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傻瓜。”张嵩知道庞统的“炮”是指投石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然而,张嵩所画并非石炮,而是火器。因此,他立刻夺回笔,擦掉了庞统的字,再次写上“炮”,解释道:“这不是投石机,而是一种火器。很难详细解释,但一旦制作出来,你就明白了。这个东西就像火药爆炸一样,但能投掷得很远。”
庞统疑惑地看着图纸,没有支撑或杠杆,是怎么投掷东西的呢?他没有再问更多问题,心中充满了疑惑,就像是一堆如果封闭点燃就会爆炸的粉末。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题。然后他指向旁边的一个球形图案,问道:“这是什么?”
“这是飞船!”张嵩自豪地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得意,“当然,这是它的完整形态。最初,它应该以热气球的形态出现。我只是不确定我们是否能找到石油。使用酒精和亚麻籽油作为燃料可能会太昂贵……”
庞统一个字也没听懂,失去了兴趣,于是打断了张嵩的解说,提醒道:“袁绍的十万大军已经围城好几个月了,还有数万乌桓骑兵前来增援。如果我们不去救援,公孙将军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哎!这个决定我做不了!我们人太少,不能冒险。总之,我们会尽力而为,其它的就交给命运吧!”
张嵩躲在他的帐篷里,忙着绘画大炮和飞船,确实感到有些无聊,但他的想象力却无比丰富。这不仅是因为他找到了纸张,想要画下那些记忆中的事物,更是因为他想要有机会尝试制作它们。他不相信自己七十多岁时还能记得这些细节。
对于公孙瓒的命运,张嵩心中已有决断,却无力掌控。他只能顺从于他人的领导。张嵩已经接受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如果公孙瓒不幸被袁绍击败,他张嵩可以选择返回雁门,如同缩头乌龟般隐居,过上一种谨慎的生活。
张嵩绘制了一幅蒸汽机的结构图,虽然他对内部机制理解不深,但在想象中自行补充了许多细节。随后,他又画出了一支步枪、一颗手榴弹,甚至还有一台火箭发射器。这些作品虽然是出于娱乐,但它们远不止是简单的娱乐。至少,大炮和炸弹是张嵩真心打算未来制作的,特别是在他开始思考火药的应用之后。然而,由于他需要去救援公孙瓒,他不得不暂时将这些计划放置一边。张嵩如今比在雁门或河内时要清闲许多,因此他利用这段时间绘制了他所想到的一切,为将来做好规划。
火车、飞机、坦克、航空母舰等等,这些在他人生的这个时代是无法实现的梦想,就连步枪也遥不可及。张嵩并没有固执地试图发展高科技;虽然坦克压扁曹操的想法听起来令人满足,但他深知这不过是幻想。张嵩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不会设立过于宏伟的目标。
然而,张嵩也清楚,一些简单的发明和创新是能够实现的,它们不仅能够增强他的军事实力,也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生产力,这让他感到非常欣喜。例如,炸弹不仅可以用来摧毁城墙,还可以用于道路建设;毕竟,要想富,先修路。此外,它们还可以应用于矿产开采。张嵩所在的部队地理位置优越,他绝不会忽视后世富饶的煤矿。开采煤炭势在必行。
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张嵩沉浸于深思熟虑,大多是在构思各种小发明。由于缺乏政治经验,他只能通过提升技术实力来增强自己的软实力。
经过深思熟虑,他也绘制了许多图纸。当然,这些图纸都显得有些粗糙,不仅因为他的绘画技巧有限,还因为他并不擅长使用毛笔。为此,张嵩甚至尝试自制鹅毛笔,但遗憾的是,它们并未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好用,常常撕裂纸张或留下大片墨迹。相比之下,一小撮狼毫笔更为可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庞统对张嵩的图纸感到困惑不解。尽管张嵩耐心地解释了爆炸力和机械杠杆原理,庞统仍然无法领会。当张嵩提到热气球和飞船时,庞统固执地表示怀疑,他举出古代鲁班制造的木鸟作为例子,质疑这些圆形物体如何能够飞行。他问道:“你见过鸟有翅膀,但猪能飞吗?”
在与庞统争论了半天之后,张嵩意识到自己无法清晰地解释这些概念。于是,他决定用剩下的纸张制作一个风筝,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用竹条制成了风筝的框架,让铁匠锻造了一根铁丝穿在下部。然后,他将一团浸泡在亚麻籽油中的布料包裹在铁丝的中心,风筝随即坚定地升腾到了蔚蓝的天空中。
庞统目睹这一幕后,立刻改变了看法。他开始想象,如果这个风筝放大几百倍,它真的能够将人带上天空。
然而,在经历了震惊之后,庞统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为何要称之为孔明灯?这听起来似乎与那个传说中的村中智者孔明有关?”
自从从张嵩那里听闻“村中智者孔明”这个称呼后,庞统对诸葛亮的称呼发生了改变;时而称之为“村中智者孔明”,时而称之为“诸葛亮这个智者”。当然,孔明灯与诸葛亮确实有着联系。
“哦……”张嵩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失误,庞统与诸葛亮的关系并不和睦,他便改口道,“我所说的是孔明灯,一种能在空中发出明亮光芒的灯笼,简称孔明灯。嗯,既然你已经见证了它的升空,我们今后就称这个灯笼为试元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