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兜风很晚才回到刘强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
刘先生,你打算怎么办?
我要回去,回朝堂!他们不仁,那就别怪我无义!那就斗一斗!
刘强见刘老头上套,嘴角不着痕迹的露出微笑!
不如……定个大计划!如何?
刘伯温看着刘强,什么大计划?
刘强带着刘伯温来到电脑桌前,找到李善长的的信息。
边看边对刘伯温讲到,如今朝中以李善长为首,洪武三年 也就是去年,朱元璋为北伐的胜利大封功臣。
老朱认为,李善长在前线将士作战期间,负责军队后勤粮草供应,功劳很大。
于是晋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升任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中书左丞相、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每年俸?四千石,子孙可世袭爵位!
同时又授予李善长铁券,可以免除死罪两次,子孙可免除死罪一次。
当时获封为公爵的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以及李善长一共六个人,李善长名列第一,封赏他的文书将他比作汉朝名臣萧何,褒奖至极!
李善长外表宽厚温和,但嫉妒心强。同是开国功臣的御史中丞刘基就多次被李善长刁难和加害,后因意见不合,又畏惧于李善长的权势,洪武四年也就是今年,不得不辞官回家。
刘强扭头看着身边的刘老头,故意讥讽道,刘先生骨气哪儿去了呢?
刘伯温尴尬的无话可说!
刘强接着读,之后参议李饮冰、杨希圣,曾对其稍有冒犯,便被李善长上奏罢黜官职。
刘强又继续道,后来老朱所任用的参知政事张昶、大臣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先后获罪,只有李善长,还像原来一样继续在朝廷做官。李善长权势渐高后,愈发傲慢,朱元璋开始对其有所反感。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李善长生病辞官,得到朱元璋的厚赏。一年后,李善长病愈,被朱元璋留在中立府负责修建宫殿,并拓移十四万江南富民到濠州。
至于后来他该不该死?史书上也说的不明不白!不过他瞒着朱元璋,故意没说胡文庸想谋反的事实,就是他的问题了!
胡惟庸之所以走上这条路,也是之前被李善长整怕了,所以他一心想做到位极人臣,要让别人扳不倒他!
后来官越做越大,胡惟庸"飘"了!他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次次的越线,把老朱当成聋子,瞎子。
他看不起那个嗜杀成性,同样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所以他广罗党羽,想架空朱元璋,也为之后招来杀身之祸。
以上这一部分,都是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如今不知那李善长如何了?
刘伯温说道,我离京之时还未听说他生病辞官!
其实这些人,性格还没有大变,还可以抢救一下,我们要把他们都变成自己人!
唯独这个李善长,事情坏就坏在他身上!这个人嫉妒心太强,杀了他倒不至于,不过不能再让他回朝堂了。
刘伯温捋着那小撮胡子默默思考,又看向刘小子,你有好办法了!
不知刘先生认为,这满朝的文臣武将,还有那些达官显贵,最在意的是什么?
世人无非就是为了名利二字!
刘强挑起大拇指,说的不错,看的透彻!我这个大计划能不能成,还得靠刘先生那张嘴,想办法说服满朝文武官员,当然也包括朱元璋!
哦!说来听听!
刘强娓娓道来,俗话说千里当官只为财!我不认同,但也不反对,如今大明的官员俸禄极低,日子过的清贫,十年寒窗苦读换来了什么!
好名声,需要他们自己去搏,这个我无能为力!
不过这‘利’嘛!我倒是有办法,能让他们每年的俸禄,提高五倍甚至十倍!
到那时,日子自然而然过的舒心,再也不用为温饱犯愁,还能有人伺候,招募些家仆,养几房妾室,当个人人羡慕的官老爷,难道这不香么!
这样一来,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尽心尽力,为朝廷贡献一身所学,顺便留个清白身后名,难道这不香么!
也就不用去搜刮那些,苦哈哈的老百姓了,更不用成天提心吊胆,生怕老朱哪天知道了 把他们剥皮萱草,难道这不香么!
如果还有不知足的官,那就杀!看看哪个划算!
这个就是“养廉银”制度!
刘伯温捋着胡子,不住点头说道,想法确实不错,不过这么多银子哪儿来?
晚辈赚钱的本事,难道刘先生没听说过?
刘伯温想到了什么,恍然大悟!那你刚才,说的那个计划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