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死里逃生的吴水生心灰意冷,带着众人进了山,找了块地建起了小牛村。
有吴水生的带领,小牛村里倒是不少小子认得几个字,大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不过条件毕竟很差,认了字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忙着山里刨食的大伙也不觉得认字有多么的重要。
不过,有吴水生这个货真价实的秀才来帮忙,关于搞个黑牛城学校,白守良倒是有了信心。
读书在这个时代还是个了不得的事情,从隋唐开始,读书这种事从来都是达官贵人官宦门阀才能做的事情,知识和书籍都掌握在他们手里,科举就是他们瓜分朝堂的工具。
平民百姓哪里有读书的机会,平民百姓想看书想学认字都是很困难的。
到了宋代,印刷术的普及才带动了私塾的发展,百姓才开始在读书认字这一块有了那么一丁点的可能。
突然黑牛城准备办私塾一样的学校,教大家读书认字这件事情一下让大家没有反应过来。
黑牛城里的人从来没有想过,会在这样一个土匪之城里得到读书认字的机会。
要不是黑牛城已经建设了这么大的城墙堡垒,用货真价实的粗粮大米提前征服了大伙,用黑牛城商行里各种神奇的物品闪花了大伙的眼睛,不然大家是不会相信这里真的有这样的机会的。
按照白守良的计划,凡是城里面十四岁以下的小孩子都要进这个被叫做学校的私塾里学习。
其实在这个时代,十四岁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劳力了,有的女孩子能够结婚,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了。
如果没有相当的决心,谁也不愿意让一个这样的劳力脱产去学习读书认字。
确实,读书认字肯定有用,但兵荒马乱的闯过来,这些土匪百姓谁又知道科举是怎么回事了?
考完解试成为了秀才的吴水生不还是成了山里的土匪吗?
能写名字就够了,说的再多都不如在这工地上干活几天,挣到几斤大米和几块钱兑换券,换几件结实的衣服和铁器,那才划算。
除了最开始进入黑牛城的二十来个小孩子积极的参加了学校计划,其他人都没有什么积极性。
白守良没办法在这里推行教育计划,因为就算免费教学,别人也觉得放不下近在眼前的工钱,那些东西换成能填饱肚子的粮食更实在。
也不能花钱让别人来上学,把教育搞成廉价的东西越会得不到应有的珍惜。
于是白守良改变策略,推出读书认字考核办法,凡是晋级正式公民的考核都需要参加考试,考读书认字的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