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蔡邕的飞白书

他们只是聆听,都衍生出缭乱之感,谈话的节奏却恒定而平稳。

往往一句话,都能发人深省。

“曹操身边,是何人?”

“大儒蔡邕啊,你竟然不认识,怎么当的读书人?”

“竟然是他,难怪句句精妙。”

蔡邕和曹操的辩论,没有剑拔弩张。

渐快渐慢,都给人一种舒适的享受。

无可挑剔。

没有瑕疵。

他们像是在演绎经学教科书,以强大的掌控力,给出“标准答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普通的学生,根本无法体会那种境界。

千人千面,读书何来标准?

以鸿都门学诸生对经学的理解,蔡邕和曹操就是标准。

蔡邕不经意间往外一瞥,看到了匠人用扫帚蘸石灰浆成字,修缮、装饰鸿都门。

“停车。”

蔡邕朗声一喝,信步来到匠人身边,欣赏着他的杰作。

“扫帚能否借老夫一用?”

蔡邕客气地和匠人交流,匠人受宠若惊,将扫帚递给蔡邕。

短暂地凝神后,蔡邕迅速地飞笔断白,写下“鸿都门”三个大字。

字迹像缺少墨水的枯笔写成的模样,别有一番风韵。

“这就是大儒的书法功底?真是非同凡响!”

“好字,这股气势浑然天成,妙不可言。”

忽然,人群中簇拥出一人,正是书法家梁鹄。

“好精妙的笔法,我怎么没有见过?”

他满脸愕然,恭敬地望向蔡邕。

“这是老夫入鸿都门,看到匠人笔迹所得。”蔡邕自豪道。

他越看越满意,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

横竖笔画,丝丝露白。

“先生真乃书法天人也。”梁鹄执礼道。

蔡邕哈哈大笑起来,非常有成就感。

曹操仔细一瞅,便认出了这是蔡邕独特的“飞白书”。

飞白书、柯亭笛、焦尾琴,都是蔡邕在历史长河上留下的璀璨传说。

没想到他竟有幸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