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袁绍交流了几句,狱卒催促后,袁绍施礼离开。
望着空荡荡的监牢,曹操明性守心,等待了几日。
他提笔写下了《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曹操停驻监牢,反而过上了清心寡欲的日子。
他一遍又一遍抄写《三字经》,字迹峻整浑穆、雄逸绝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狱卒看了,都能感受到莫名的浩然正气。
“还有竹简吗?”曹操询问道。
他神情平静,看不到一丝波澜。
“有,当然有。”
狱卒知道曹操的身份,丝毫不敢怠慢。
曹操敏而好学,孜孜不倦,一连几天都安安静静。
后来为了获取空白的竹简,他将《三字经》的竹书送给了狱卒。
狱卒如获至宝,足足卖了三千钱。
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在洛阳城内流传。
里面的儒家学识,更是获得了读书人的追捧。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即使是几岁孩童,都能快速地诵读。
蔡邕身为大儒,自然极为关注洛阳文坛诸篇。
从起初的不在意,他越来越震撼。
“如此经文,怎么只有半部?”
蔡邕立即进献给司徒桥玄,笑语盈盈道:
“桥公。”
“这是洛阳传扬的《三字经》。”
桥玄一愣,拾起研读,心胸都豁然开朗起来。
《三字经》内容丰富,弘扬儒家“敬天爱人”的核心理念,以及传承礼乐文化、崇尚道德修养的传统。
桥玄爱不释手,觉得可以推广下去,惊喜问道:
“这是何人所着?”
蔡邕摇了摇头,回答道:
“这正是在下来见桥公的目的,只要桥公悬赏,一定能够找出下半部。”
桥玄恍然大悟,派人调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