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的孩子能写出让皇帝和宰相惊叹的诗词?我孔颖达为何不信!况且,不是任何诗词都可以在弘文馆讲授的吧?"
孔颖达虽在大唐为官,但毕竟是曲阜孔家之人,在士林中也有很高威望,说话自然毫不客气。他对七岁的李沧浪写的诗并不看好。
房玄龄和李世民相视一笑,主动递上手中的字帖。
"颖达兄,不如先看看!"
接过劝诫诗的字帖,孔颖达一翻开,就被瘦金体震撼,喃喃道:"好漂亮的字,老夫似乎从未见过,难道是自创的字体吗?"
但想到李沧浪只有七岁,怎可能自创字体,孔颖达连忙摇头苦笑。然而,看到诗的内容,孔颖达愣住,过了许久,他连连喝彩:"妙!妙!妙啊!"
听到孔颖达连赞三个妙字,李世民和房玄龄知道事情能办成了。
"颖达兄,你看如何?"
房玄龄笑着问。
"房相可别欺骗我孔颖达!这样的诗词,会是七岁孩童所作?我孔颖达第一个不信!"
孔颖达振振有词地说。他承认这首诗的确出色,却不肯承认七岁的李沧浪有这样的才华。
"哈哈……"
李世民和房玄龄只能摇头大笑,不再追究诗词的作者是谁。
"此诗极好,可作为我们弘文馆的馆训!"
馆训相当于后世的校训。
见孔颖达要把这首诗立为弘文馆的馆训,李世民和房玄龄略感惊讶。他们一直知道孔颖达对学问专注,对诗词挑剔,没想到他对这首劝诫诗评价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