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预约需要多久时间

王室的弃儿 李发发9 3905 字 16天前

李世民早已得知今日长安城内仙晶盐热销之事,并深感欣慰,尽管他因此失去了盐铁专卖的掌控权,但他内心并无怨言。他夹起菜肴,品尝过后,连连称赞:“嗯!醇香!真乃人间美味!太好吃了!”

“沧浪公子所炼制的仙晶盐果然非同凡响,比起我们以往所用的青白盐不知高明了多少,看上去更为纯净剔透!”长孙皇后含笑称赞。

同样的情景,在卢国公府、鲁国公府乃至诸多国公府邸与朝臣府邸上演,无数人对仙晶盐赞誉有加!

正如华夏古语所云:“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一旦人们习惯了这毫无杂质的仙晶盐,再去食用赤盐青盐,必将难以入口!

于是乎,到了腊月初十这一天,涌入盐铺购买仙晶盐的百姓更是络绎不绝!沈三福的长安盐铺依旧人潮汹涌。其他盐铺即便将价格从每斗一千文降到一百文,也无法吸引顾客光顾!

对此,那些盐商心中愤懑不已,然而面对朝廷已经下达的盐铁专卖权,他们也只能暗中破坏,不敢公然触犯。沈三福并非易于对付的角色,他悄悄记下了那些捣乱者的名字,待夜幕降临、宵禁之时,便派人直闯这些家伙的家中,痛殴一顿,打得他们几个月无法下床!

长安城内的盐铺逐渐普及开来,接着便是关中地区的其他州郡,诸如梁州、秦州、巴州、万州、茂州等地,盐铺亦是逐一开业。得益于长安百姓的口碑传播,在这些地区开设盐铺变得格外顺利。因其味美价廉、卖相绝佳,又有谁会拒绝这样的美食佳品呢?

……

陇西李氏府邸内,李元忠与李建亭忧心忡忡,四处徘徊。

“父亲,沈三福竟然带着人将盐铺设在我家盐铺总店的对面,分明是要和我们针锋相对啊!”李建亭面色痛苦,焦虑万分。

作为陇西李氏的二代领袖,李建亭平素在梁州威风凛凛,但现在却被对手压制得抬不起头。

“可他们的仙晶盐确确实实够纯净,够精细!就算我们把盐降价出售,还是无人问津啊!”李元忠洞察秋毫,忍不住叹了口气。

梁州刺史三天前亲自拜访了陇西李氏府邸,严厉警告李元忠不得干预盐铁专卖事务!刺史的介入显然是得到了那位居于长安的帝王的授意。李元忠虽然并不惧怕李世民,但也不想在这种小事上就与其撕破脸皮,于是只能暂时忍气吞声。

“难道我们就这么忍气吞声下去吗?如果我们妥协了,那关中的盐业就跟我们陇西李氏没有任何关系了!”李建亭凝视着父亲,缓缓地道出了心中的忧虑。

放弃盐业,看似简单,实则关乎着家族事业的重大损失以及家族颜面的荡然无存!如今,陇西李氏若就此放弃关中的盐业,无疑将面临双重打击!

李元忠的脸庞在瞬间仿佛苍老了许多,反复叹息,陷入沉思。突然,外面传来仆役们的喧闹声。

“哼!这些下人越来越放肆了!实在可恶,我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们!”李建亭勃然大怒,旋即匆匆离去。

不多时,满脸愠怒的李建亭回到了厅堂,怒火仍未消散。

“发生什么事了?”李元忠关切地询问。

自腊月初九直至腊月廿十,这漫长的十余日间,关中地带的民众陷入了空前的狂热之中!而这狂热之源,正是那被誉为“卧龙仙盐”的神秘白色精盐!

在这神奇精盐的崛起之下,百姓们自然而然忘却了山东盐道仍被妖族劫掠掌控的事实,连首都长生物质祥和,朝廷内外仿佛刻意掩饰住了山东盐道的危局。

此刻,距离贞观二年的元宵盛会仅有咫尺之遥,李世民以及众多重臣都希望在这欢庆佳节之后,再去面对山东盐道的棘手问题。

小主,

长安城内洋溢着一片祥瑞且欢乐的气氛,即使是来自海外异域的商人亦带着喜悦之情穿梭其中。许多异国商贾纷纷踏入皇宫,向李世民献上他们带来的各种奇珍异宝,并请求换取大唐的独特物品带回自己的国度。

腊月廿一,在太极宫的一处偏殿之内,李世民接见了滞留在长安的波斯国使者。

这位波斯使者身着类似今日伊斯坦布尔人的服饰,全身白衣,看似朴素而单调,与大唐百姓五彩斑斓的服饰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位使者名叫马克吐温,在宦官引领下步入偏殿,向李世民行了一个深深的礼节,口呼:“尊贵的大唐帝王,我是波斯国使者马克吐温,受我王之命前来拜见陛下。”

即便大唐尚处于初创时期,其强盛程度已然远超他国数倍。像波斯国这样的小国,对李世民这样的大国帝王自然充满敬畏之情。

“马克吐温,快快起身不必多礼。”李世民见马克吐温那颇具特色的关中方言及突兀的服饰,觉得颇为有趣。

毕竟对方乃异国使者,且对大唐礼数周全,故李世民也以礼相待,以示尊重。

“马克吐温,你声称来自波斯国,朕只闻其名,未曾涉足其地。快给朕讲讲你们波斯国的情况。”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询问道。

于是,马克吐温用他的关中腔调娓娓道来:

“吾波斯国身处茫茫沙漠之中,日日遭受烈阳酷晒,气候恶劣无比。因此,我们的建筑无法像大唐般华丽壮观,只能简陋搭建,以便遮蔽炽热阳光与漫天黄沙。”

李世民听得津津有味,每听到波斯国不及大唐之处,总会发出畅快的笑声。

“哈哈,看来你们波斯国还需努力发展啊!既然是贵国使者,那么你就告诉朕,看中了我大唐哪样宝贝吧!朕都会赏赐给你!”

李世民挥手示意,豪情万丈地应允道。

此刻偏殿中并非只有李世民与波斯使者马克吐温,还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朝中重臣。

长孙无忌微笑着提议:“使者阁下提到你们波斯国衣物简陋,那么不妨把我们的丝绸赐予他们吧。”

房玄龄紧接着赞同道:“辅机所言甚是!蜀绣与苏绣皆为精品,赠予波斯国再合适不过。”

杜如晦也微微欠身:“三彩釉陶器也相当精美,赠予使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杜如晦口中所提的三彩釉陶器,正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唐三彩!

的确,丝绸与唐三彩作为礼物馈赠异国使者,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可谓诚意满满,足以彰显大唐之底蕴。

然而,令众人意外的是,马克吐温对长孙无忌等人提及的丝绸、唐三彩等宝物似乎并无太大兴趣。

“陛下,这些我都不想要。”

马克吐温摇头拒绝。

李世民对此感到惊讶,丝绸和唐三彩都是大唐极为珍贵之物,若能让马克吐温带回波斯,必将在当地引发一股热潮。但他竟然拒绝了,这不禁勾起了李世民的好奇之心,他更加迫切地想知道马克吐温究竟想要什么。

“使者,你有何要求?”

李世民满面笑容地问道。

“尊敬的大唐皇帝,我对您国公们所提之物早已在长安街头见识过了,有的甚至还可以购买。”

马克吐温拱手答道。

李世民与众臣互觑一眼,不禁哑然失笑。

“嘿!使者你倒是个聪明人,看来你是想要一些在市场上买不到的稀罕物啊!告诉你吧,朕的皇家宝库里可是琳琅满目,世间罕见之物应有尽有!”

李世民放声大笑。

“皇上说的是真的吗?”马克吐温满脸欣喜。

“自然是真的!朕乃大唐皇帝,朕的话就如同金科玉律,你只管说出你想要的东西,朕定能满足你!”

李世民自信满满地承诺道。

“我要朱雀大街上近来热销的‘神水’。”

马克吐温眼中闪烁着期待。

“神水?”此言一出,李世民顿时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