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浩浩荡荡进了东城门。
临近傍晚,天气凉爽,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见此情景早已有人小声议论纷纷。
只听有人说道:那好像是同知大人的官轿吧,那几个好像是府衙的主事,这么多人一起,又出了什么事情吗?
另一人说道:这你都不知道,没听说新来的通判要来上任了,肯定是去接他的呀,你没见那官轿有两乘吗?听说这新来的通判是个年轻人,老家好像还是太平县的嘞。年纪轻轻就做了通判,真是了不起呀。
众人小声议论纷纷。人群之中,只见一位女子抱着一个小男孩儿,身边还跟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女子含情脉脉的望着后面的那顶轿子,那里面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人了,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他回来了。
都说血脉相连,吴迪在轿中似乎感应到了什么,他掀开轿帘往人群望去,只一眼就认出了那名女子,还是当初那个模样,只是多了一份成熟之美。那个小男孩儿眼睛真亮,这就是自己的儿子吧。
那一眼,女子也看见了官轿中的男子,还是那个熟悉的模样,不过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少年。那双眼睛充满了智慧,写满了故事。看来这些年,他还是经历了不少。
官轿匆匆而过,两颗心这一刻却早已经紧紧连在了一起,女子不曾注意到自己的眼眶已经湿润了,还是小儿子提醒的她。
娘,你怎么哭啦。
女子擦了一下眼睛,笑着说道:有风把灰吹进娘的眼睛里了,小宝给我吹一下好不好呀?
好。小家伙奶声奶气的说道。
倒是跟着的小女孩儿说道:娘,我们回去吧,一会儿卖糖人儿的该走了。
好,娘去给婉舒买糖人儿。
说完,女子才带着他们姐弟俩儿朝平安胡同宝平巷走去。
吴迪他们回到府衙的时候,天已经渐渐黑了,刚进府衙门口,孙敬知已经等在那里了,众人见了他也都恭敬的问好。
孙敬知满意的点了点头,朝着身后那群人说道:既然吴通判已经到了,你们明日还要当值,就早些回去歇息吧。
是,知府大人。
片刻,府衙后院就只剩下了他们三人,孙敬知这才笑着说道:吴通判,想不到当年匆匆一别,今日你我再次相见已经是同僚了,以后大家就要在一个衙门办差了。
吴迪笑着回道:是啊,孙大人,我到现在还记得当年乡试之时你对我的教诲,这次能回来在大人手下做事,我一定尽职尽责,不敢懈怠。
二人相视一笑,无非是见面寒暄而已。当年乡试的时候,吴迪出了作弊之事,还都是孙敬知搞得鬼,哪儿来的教诲。不过如今大家在一起当差,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自然面儿上要一团和气的。
孙敬知又接着说道:圣上英明,吴通判年轻有为,这次有你做这个通判,我们落叶城治下一定能长治久安了。吴通判一路辛苦,我已经命人准备好了酒菜,今日我们既是接风,也是老友相聚。等明日你办好了接任文书,到时候再通知下属各县,各房主事知晓。
应该的,有劳孙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