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觉得,找李云龙要一些步枪,他应该不会拒绝的,毕竟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曾经一起并肩作战,有着深厚的情谊。
于是,丁伟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了新二团,前往平安县城。
当然,他这一次前去,除了找李云龙 “借” 一批枪械以外,还想着学习新一团的练兵方法以及作战方式。
他深知,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新二团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抗击日寇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他一路上都在思考着如何向李云龙开口,如何学习新一团的经验,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当丁伟来到平安县城后,看到人手一把三八大盖的新一团战士,还有那不少他从未见过的冲锋枪、自动步枪、狙击枪、火箭筒等先进武器,脸上顿时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虽然他之前就已经听说新一团很富有,武器装备十分先进,可当亲眼见识到这一幕时,还是忍不住被深深震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张开,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中暗自感叹新一团的强大和富有。
看着平安县城,丁伟的脸上写满了佩服。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
丁伟本就心思细腻且善于思考,犹如在黑暗中敏锐洞察方向的夜枭。
加之此前在外学习的那段时光,仿若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让他眼界豁然开朗。
他心里明镜似的,管理一座县城所面临的艰难险阻与复杂局面,绝非攻打一座县城时的硝烟弥漫与短兵相接所能相提并论。
在这抗战的阴霾仍未完全消散,胜利曙光尚在遥远天际若隐若现的艰难时刻,丁伟却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前瞻性思维。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陷入沉思,脑海中反复琢磨着,一旦抗战取得最终胜利,自己与麾下的新二团又该迈向何方,踏上怎样的征程。
他也曾绞尽脑汁,想出了诸多应对之策,可无奈这些计划的实施,都宛如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筹备、去铺垫。
当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县城内那井然有序的景象时,内心深处不禁泛起一阵强烈的波澜。
县城的街道上,百姓们安居乐业,店铺林立,往来行人络绎不绝,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丁伟怎么也难以想象,新一团竟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如同施展了神奇魔法一般,将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平安县城打造成如今这般令人惊叹的模样。
随后,他踏入新一团的指挥部,只见战士们如同一股训练有素的洪流,来来往往,脚步匆忙而坚定。
每个人手中都紧握着一把崭新锃亮的三八大盖,那金属的光泽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更有不少人配备了先进的自动步枪,彰显出强大的战斗力。
丁伟瞧着这一幕,心中宛如打翻了五味瓶,一种酸涩之感油然而生。
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啊!
同样是 “新” 字开头的团,自己的新二团却常常陷入困境,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战士们的装备破旧不堪,甚至连基本的弹药补给都时常短缺。
反观新一团,简直就是一个富得流油的 “大户人家”,到处都散发着富裕的气息,富裕得让人眼红心跳。
虽说丁伟早就听闻新一团家底丰厚,可当亲眼目睹这一切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到了,内心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刹那间,一个大胆而又荒诞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在丁伟的脑海中划过:要不要带着新二团投奔新一团呢?
这个想法刚一浮现,便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然而,仅仅过了一秒,丁伟便毫不犹豫地将这个念头像驱赶一只不受欢迎的苍蝇般,狠狠甩出了脑海。
他心里再清楚不过,要是让陈旅长知道自己有这般 “离经叛道” 的想法,恐怕非得大发雷霆,把自己吊起来狠狠揍一顿不可,想到陈旅长那火爆的脾气,丁伟不禁打了个寒颤。
此时,李云龙得知丁伟前来拜访,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犹如春日里盛开的繁花,大步流星地迎了出去。
孔捷和赵刚也紧跟其后,韩立则没在。
“老丁,你可算来了!”
李云龙老远就扯着那如洪钟般的嗓子大喊起来,声音中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喜悦,仿佛多年未见的挚友突然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