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成功招降

——更何况,杀人吃肉啊,这样的事情,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毫无负担地接受的。

——以及,皇太极有句话又确实是直指核心,“尔既杀人以食,他人独不食尔肉乎”。

李世民作为一个招降过许多人的皇帝,在这方面有着充分的经验,他看着祖大寿亲自出城与后金将领商讨归降条件,表达自己的意愿,不由道:“虽然祖大寿这个理由非常合情合理,但是朕怎么总觉得好像有些不对……?”

为国为家为身,没能忠于国,而选择了身,那么就要对得起家,因此祖大寿要求后金攻下锦州,让他能够与家人团聚……这个逻辑非常通顺,没有问题;而从情理上讲,也没有任何问题,他在意自己的家人,这有什么问题?

但是,李世民就是觉得仿佛有什么地方有那么一点不太对劲。

他觉得,不能说祖大寿的投降不够诚心诚意,但是仿佛也确实有那么点不够诚心诚意。

房玄龄等人按照李世民的怀疑开始思考,发现好像确实有那么点——最起码,祖大寿这样的要求提出来,他总应该清楚皇太极不太可能直接攻取锦州。

但是他还是提出来了这个要求……加上皇太极的回应,“尔等降后,锦州或以力攻,或以计取,任尔等为之”——他不会想着自己带兵逃向锦州,然后以此来作为攻下锦州的计策吧?

但是这个计策,一旦祖大寿真的存了其他想法,那么就完全变成了逃回明朝的方法。

【第二天,十月二十七日,祖大寿再次来信,信中先是再次表明了一番投降的决意,“只要我投降,不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应当盟誓天地”;

接着,祖大寿就提出了他心中的攻取锦州的计划,可以由他派一人潜入锦州,与弟弟锦州守将祖大乐联系,但潜入之人有被抓获受审的风险;或者,由祖大寿本人亲自率军诈作逃走的样子,进入锦州并伺机夺取。】

【至于采用哪个方法,就交由皇太极决定。】

【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带着城中诸人正式投降。其中,副将何可纲依旧不愿意投降,最终由祖大寿杀死。接着,众人与皇太极、诸贝勒对天盟誓,进入后金军营,然后便是商议攻取锦州的计策。】

【至此,大凌河城之战算是到达了结局。】

【而经过一番商议,十月二十九日,贝勒阿巴泰、德格类、多尔衮、岳讬几人带着四千士卒,均着汉人装束,与祖大寿以及他麾下的三百五十人准备前往锦州,但是当天夜间,大凌河城内枪炮声不绝,但因为大雾,未能抓获相关人员。】

【而锦州城的明军则因为这枪炮声,以为是祖大寿等人突围成功。】

【十一月初一,皇太极召集诸贝勒议事,他虽然也担心祖大寿可能复叛,但还是决定派祖大寿前往锦州。毕竟,此事一本万利,冒些风险也无妨。

如果祖大寿信守诺言,令锦州归降,那么,明朝就再也不能以锦州或宁远威胁后金;而若是祖大寿没有信守诺言,那么后金也已经有了祖大寿的子侄,这些人可都是有所能为的人,完全可以厚加恩养,日后再发挥其他作用。】

【于是,当天,祖大寿带着二十六名部将奔往锦州。】

————

————

不管祖大寿这件事情究竟如何,但是大凌河城这一战,大凌河城城内非常非常惨烈是真的。

何可纲(何可刚)不愿投降,最终被带到城门外被杀,这是常态;而何可纲本人神色不变,不出一言,含笑而死,也足够英勇;但是——但是,他死后,“城内饥人争取其肉”。

而这时祖大寿与皇太极宣誓的当天,在何可纲死后双方就正式交接。

已经足以看出来当时大凌河城内是个什么情况了。

至于皇太极,确实是个搞政治搞人心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