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而如果,没有这份开支的话,那一年交的赋税,就可以减掉一半啊……”
“这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东山洲这边的税负还是蛮重的,比大明那边重的多了,几乎达到了三税一的地步了。
这也是左春秋这些日子才了解到的。
而这三税一税负。
之所以还没有搞的天怒人怨,纯粹是因为这里面物资太丰富,产出也高,三税一的税负,并不至于会引人反感。
不会引人愤怒。
而收取的三税一,其中一半,是上缴国库的。
另一半,则是自用的。
这一点,无论是东山洲的各藩国,还是朝廷直属的殖民地,悉数都是如此。
“若是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税负就是六税一了,而且,六税一也算是高税了,东山洲之所以收这么高税,纯粹是有上面的贪官污吏在盘剥,如果少了这些人,由百姓们自己主事,那休说是六税了,三十税一,都不是不可能……”
“这才叫轻傜薄赋……”
“这……”
叶进财陷入了深思。
左春秋在东山洲呆了这么久,他也算是看出来了些门道了,东山洲虽富,但此地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大明朝在这里投入的太多了,由于绝大多数的投入,都是贷款,在极于收回成本的情况下,此地的税负就有些高了,虽然即便如此,每年收回的成本,还比不上朱慈烺给予的支出。
但这依然是一个,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只听左春秋道。
“除了这些税外,你也应当知道,东山洲不少人,身上都是背着贷款的吧?”
“这……”
闻言,叶进财脸色微变。
“如果咱们喊出来,免除贷款,减轻税负,那愿意站到咱们这边的人,恐怕不会少喽……”
好嘛,东山洲这的百姓,不少都是背了船贷,亦或者是各种贷款过来的人。
绝大多数,都欠了一屁股债,虽然这笔债务,可以很快就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