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宋应星,朱慈烜可以说是记忆犹新。
只听见他提议道。
“我倒是知道一人,此人不仅对于水利精通,对于格物一学,也相当的精通,此人精通机械,所学所能,不亚于当年的徐阁老。”
“谁?”
徐光启那可是人才啊,不只搁后世出名,搁眼下的大明,也是相当的出名的,晚年时最高做到了南京内阁次辅的位置,此刻听朱慈烜说,竟然还有一个丝毫不亚于他的人才,崇祯顿时来了兴致。
“此人名叫宋应星,江西奉新人士,不过,此人貌似没有考中科举,但应该已经由吏部铨选,在我大明当上官了。”
朱慈烜解释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应星确实是个官,历史上他在明亡时,就已经作到了知府一级了。
“吏部铨选的?”
崇祯眉头一锁,吏部铨选出来的官员,都是举人,就是那些个科举无望之后,以举人的身份,进入官场的人。
在明朝官场当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大名鼎鼎的海青天海瑞,就是如此……
“父皇,这个宋应星虽然不曾听说过,可是,既然是吏部铨选出来的,那回头派人到吏部那问一声,便知道他现在是何职位了。”
朱慈烺在一旁提议道。
“对对对,朕觉得有道理!”
崇祯点点头。
“那便回头让李日宣到吏部查查,李部堂是江西吉水人,让他去找找自已这个老乡,回头先送到京城来,朕看过之后,再决定用还是不用!”
“父皇英明。”
朱慈烜随口说道,这时候,外面,一阵脚步声传来,众人顿时停止说话,随之,殿外传出了王承恩的声音。
“殿下,账算出来了。”
“快,快拿给朕看看。”
闻言,崇祯顿时来了精神,他一挥手喊道。
随之,王承恩便走了进来,后者手里捧着一沓子的账单,进来之后,将东西放在了桌子上后,还不等他行礼,崇祯便挥手让他不要多礼,然后,只见到咱们的崇祯皇帝,已然拿起最上面那张合计过的账单,细细的端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