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洪灾

南直隶,六安府,泾县

一艘艘运粮船自南京城顺流而下源源不断的运往灾区,让本来岌岌可危的灾区难民终于得以喝上一口热粥。

经过数日救助难民的朱祁镇也开始了着手治理水患。

大营内,朱祁镇站在南直隶地图前沉声开口。

“张益,户部估计此次长江决口会造成多少损伤?”

朱祁镇看着张益开口道,这几日他就让张益带着户部对灾区受灾人口做了统计,现在应该已经出结果了。

张益闻言一怔,捧着手中户部的统计双手颤抖,缓缓打开了户部统计的数额开口道:

“距保守估计,决口后,泛区长最少八百里,宽六十至一百八十里,合南直隶,江西,江浙三省三十余个县府,受灾人口三百万以上,淹没耕地一千八百万余亩。水灾之后又起蝗灾瘟疫,使泛区饥民挣扎,饿殍枕藉。”

随着张益随后一个字出口,声音也颤抖起来。

这次长江泛滥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而且这种天灾往往会引起瘟疫横行,又将造成二次伤害。

大营内众人听到张益的回报也是面露悲戚,他们亲临灾区,最是了解到灾区的具体情况。

在大灾面前,百姓受灾的惨烈程度远超他们想象。

朱祁镇闻言也陷入沉默,久久后才开口问道:

“上游分流情况怎么样?”

六安府布政使闻声赶忙上前汇报道:

“回陛下,长江上游各省皆提早引江灌溉,江水成功分流,现在从决堤处溢出的水量大减,洪水开始逐渐退却。”

朱祁镇闻言脸色开始缓和,点了点头。

如今最关键的就是长江水量的问题,长江的流量格外恐怖,要是不分流用不了多久决堤处就要被全部冲毁。

“决堤处呢?探查清楚决口位置了吗?”

黄有功闻言顿时上前一步开口道:

“陛下,此次决口之处倒是不大,只是并未得到及时处置,如今已经扩散到十余丈的缺口,水流虽缓了些,但缺口太大一时半会难以堵塞。”

黄有功的山地军这次也被朱祁镇调过来救助水灾,因为山地军在侦查水情方面很有优势,主要负责查探水情。

朱祁镇听到黄有功的禀报心中一沉。

十余丈,在明代一丈三点三米,十余丈也就是说长江决口的地方已经达到最少五十米了。

这个口子已经和前世黄河口决堤的口子大小相当。

而且长江的水量远比黄河更加丰富,灾害也更加难以治理。

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江水从决口处肆虐而出,淹没田地。

更严重的是洪灾后造成的各种灾害更是难以补救。

“江爱卿,你是工部尚书,此次长江治理方案你得拿出个章程来。”

江渊盯着两个黑眼圈脸色蜡黄的从众人身后缓缓走上前:

“陛下,历来长江和黄河也有决口先例,但如今日如此决堤如此突然迅捷还是第一次。寻常长江决堤前都会出现管涌流土等前兆,这次均未发现。”

“对于治理方案工部的意思是继续按老办法采用两边围堰合龙法,让军士就地取材,以竹笼装填石块以及大石块初步迟缓水流,再用沙袋泥土固堤,自决口两边往中间开始回笼。”

“另外臣已经命工部星夜运送水泥十万担,以供防洪所需。”

工部常年和江河打交道,对于决口防治早已了熟于心,江渊拿出了以往的成熟方案也无不妥。

朱祁镇闻言也表示认可,外行指导内行可是大忌,工部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那朱祁镇就让他们放开了手脚干就行了。

“好!江爱卿统筹堤口堵塞事宜,众位务必配合!”

“臣等领命!”

朱祁镇闻言起身站直了身体,郑重开口:

“诸位,此次勿要将长江决堤处彻底堵塞!”

朱祁镇言罢转身出了大帐,在锦衣卫的拱卫下向着军营而去。

“吹号,全军集合!”

朱祁镇沉声开口下令。

沉重的号角声响彻天际,不多时十余万军士便快速集合起来。

这些军队可都是大明的新军,军中的精锐,听到号声一队队军士快速自军营而出,排列整齐的等着朱祁镇的命令。

但就在这时,天色突然晦暗了下来,原本春日的阳光彻底不见。

朱祁镇缓缓的抬起了头,只见原本一望无际的天空上不知何时自南向北而来了一团乌黑色的乌云。

漆黑的乌云格外扎眼,缓缓向着朱祁镇的大营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