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了一口气,道衍摇摇头:“慎之,眼下你已经退无可退,别忘了,你与纪纲已经不死不休。”
又呼出一口浊气,郑海反而觉得轻松了一些。
确实如师父所说,就算他想辞官,现在也已经不可能了。
一旦失去手中的权力之剑,纪纲会像一条毒蛇一样扑上来,一口咬死他。
不管陛下是怎么想的,至少陛下还要顾忌天子的颜面,不可能公然处死他。
反倒是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纪纲,才是郑海最直接、最紧迫的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明白这一点,郑海重新镇静下来,再次请教道:“师父,徒儿该如何对付纪纲?”
道衍站起身,拿起桌子上的毛笔,在砚台上蘸了蘸黑色的墨水,一手拂袖,一手持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起字来。
不一会儿,他搁下毛笔,扭头对郑海道:“为师送你两条计策。”
接过师父手中递过来的那张纸,郑海快速扫了一眼。
只见上面写着八个字:金蝉脱壳,借刀杀人。
还没等郑海询问,道衍又开口道:“慎之,对付纪纲,为师还是那句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郑海依旧没领悟这句话的含义,可看见师父还要写佛经,他便向师父道衍告辞。
离开大报恩寺时,天色已经黑了。
坐在返回住处的马车上,郑海思索师父道衍的那句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郑和与使团船队马上就要返回南京,留给郑海布局的时间已经不多。
师父道衍的第二个计策——借刀杀人,郑海已经想明白。
要杀的人是纪纲,至于借谁的刀,想来想去,郑海只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皇帝。
如果他都杀不了纪纲,那么,能杀纪纲的人,就只有皇帝陛下了。
一旦使团船队返回南京,那么,他们俘获的苏门答剌国伪王苏干剌必定交由陛下处置。
使团船队上下都立了大功,唯有郑海不想要这个功劳。
功高震主,大祸临头,他该怎么应对呢?
忽然,他明白了。
唯有金蝉脱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