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祸一起,兵匪往往是一家。
有些趁乱打劫,浑水摸鱼,甚至纵兵作恶的事情都不少见。
为了提高士兵的作战积极性,有不少带兵的将领甚至允许士兵劫掠。
可朱棣却要求朱能,不能对安南国这么做。
在古代能够这么做,那真的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了。
朱棣并不知道朱能心中所想,又补充道:“最后一条是,不准杀降兵。”
不杀降兵,这在古代还是比较少见的。
历史上屠杀降兵的事件屡见不鲜,比较着名的例子就是长平之战。
秦国在长平打败赵国后,秦国主将白起下令坑杀几十万投降的赵国士卒。
不杀降兵,这是靖难之役战争中朱棣使用的策略。
朱棣深知不杀降兵这策略的意义。
瓦解敌军、降低敌人的作战意志、减少己方的不必要的损失,这个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想到这里,朱棣想起了提出这条建议的首倡者——郑海。
朱棣突然补充道:“对了,郑海率船队下西洋了。如果你们需要船队的支持,你们可以试着联系他。他们船上的火炮威力不小,必要时可以提供一些支援。”
“如果需要,臣一定联系辅国公。”朱能再次抱拳。
郑海与郑和已经率领船队离开占城国,正在前往爪哇国的海上。
行驶在大海上,两百多艘海船,浩浩荡荡。
船队依旧采用的是飞燕队形编队,战船分布于前中后各处,负责船队的护航。
郑海与郑和的帅船居中指挥,处于船队中心,联系和调整船队的行进速度与方向。
白天,船队各船通过旗语、鼓号声等方式进行通信联系;
夜晚,船队各船通过信号灯、鼓号声等方式通信联系。
在出发前,郑海就训练了一批旗语官与信号灯通信员。
鼓号声一般比较少用,因为海浪与海风会影响声音的传递效果。
最常用的还是旗语与信号灯。
旗语和信号灯都有两种通信形式:
一种是直接在桅杆上悬挂旗帜或桅杆灯,传达船队指挥的指令;
另一种是通过懂旗语或信号灯的官兵人工打旗语或信号灯,主要用于应急联系与一对一指令。
郑海登上宝船的甲板,正打算安排士兵更换信号旗。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阵号角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