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为何?”朱棣很好奇。
“这多亏了辅国公的建议。”郑和说着,又瞄了郑海一眼。
朱棣白了郑海一眼:“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郑和解释道:“辅国公改良了水密隔舱,即便船底的舱室进水,船只也不会沉。我们只需将损坏的舱室关闭并密封起来就可以了。”
水密隔舱技术在唐朝、宋朝时期就有了,只是没有大明这般大量使用。
在南朝时期编着的《宋书》中,所记载的“八艚舰”,就有关于水密舱的设计。
除了介绍宝船,郑和还向朱棣介绍了船队中的其他船只。
除了体型最为庞大的宝船,还有各种配套的船只,如水船、粮船、坐船、马船、战船等。
水船专门存储和运送淡水;
粮船是存储和运送粮草及后勤物资的;
坐船,又称为“战坐船”,是大型战船,用于运兵;
马船,是兼具水战与运输,是多功能两用船……
听着郑和滔滔不绝的介绍,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
“郑和,朕命你为,此次下西洋的正使,由你统领整支船队。”
郑和跪拜谢恩道:“郑和谢陛下,小的一定不辱使命,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好了,你们都退下吧,朕要跟辅国公单独说几句话。”
朱棣令众人退下,将郑海留下单独谈话。
“郑海,朕要你跟着郑和一起下西洋,你可愿意?”
“陛下,臣愿意。”
朱棣目光灼灼:“你可知道,朕为何要你下西洋?”
郑海自然知道朱棣的目的,但不能明说。
“臣不知,请陛下吩咐。”
“朕,要你追查朱允炆的下落……”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正使郑和、副使郑海、王景弘等奉皇帝朱棣命令,出使西洋。
船队从苏州刘家港启航,大小船只160多艘,人数超过二万七千人。
船队抵达福建五虎门后,进行休整,等待冬季风来临,等待正在的启航……
【注】
《明史.郑和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