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彻抱拳回答:“忠彻自然认得。他是道衍大师的徒弟,他师父道衍与家父是至交。臣与他见过多次,至今印象深刻。”
“哦?那你告诉朕,他的面相如何?”
袁忠彻侃侃而谈道:“郑和,身高九尺,腰大十围,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此乃贵人相。只可惜,他是个太监,否则,必为勋贵。”
听着袁忠彻的分析,朱棣微微点头。
郑和确实长得十分英俊,与袁珙的《柳庄相法》一书中所说的贵人面目比较接近。
“朕想让他领兵,你跟朕说一说,他能否胜任?”
绕了一圈,朱棣终于转到正题上了。
袁忠彻回答道:“论才貌、智慧等各方面,在所有内侍中是最出众的,臣观察他的气质、面色极佳,一定可以胜任。”
朱棣点点头,对身边的太监昌盛道:“给朕传辅国公。”
从武英殿出来,太监昌盛穿过右顺门,正想要出午门,却遇到了郑海。
郑海刚从太子的春和宫出来,正要去找朱棣,汇报船厂造船的进度。
他跟着太监昌盛穿过右顺门,走进武英殿。
“郑海,朕想问你,下西洋的船只造得怎么样了?”
见郑海进来,朱棣率先询问郑海有关船只建造的事。
“陛下,臣此来便是向陛下汇报的,”郑海抱拳禀告道,“下西洋的一号宝船已经建成,臣请陛下登上宝船,参观大明最大、最强的战船。”
“哦?真的吗?”朱棣龙颜大悦,“好!甚好!”
扫了一眼郑海,他摸了摸胡子,又道:“郑海,你去给朕传旨,待着视察了宝船,朕要奖赏参与造船的所有人。”
“是,陛下。那臣这就去船厂。”
郑海抱拳行礼,退出了武英殿。
看着郑海离开的背影,朱棣问身旁的袁忠彻:“公达,你给朕说说,郑海的面相,如何?”
袁忠彻是个机灵人,自然明白朱棣心中的顾虑。
朱棣并没有使用辅国公的官爵称谓来称呼郑海,而是直呼其名。
从这个层面来说,朱棣与郑海的关系很好。
不使用辅国公的称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能是为了避免给官职给袁忠彻带来压力。
朱棣并不完全信任郑海,甚至,他对郑海有所提防。
“回禀陛下,郑海是勋贵之相,可定国安邦。家父曾给他算过一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