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和太监结义的小兄弟不仅聪慧,而且有勇有谋,运气还特别好。
这十二年来,要不是郑海,朱棣真不确定,他自己能不能闯过那么多的艰难险阻。
回想着靖难战争中的种种坎坷,朱棣心中暗道一句:“郑海,朕的福将也。”
“陛下,想什么呢?”看到朱棣走神,俆皇后轻声询问了一句。
回过神,朱棣又问道:“不知皇后的第三重考虑是什么?”
“陛下可知道,马和是回回人?”
朱棣微微惊讶,这个他还真不知道。
俆皇后继续道:“马和的祖先并不姓马,只是在云南定居后才改了汉姓。他的父亲汉名叫马哈只,哈知在回回语中意为‘朝觐归来者’……”
“皇后,这些你是从哪里听来的,你怎么比朕还了解马和?”
打量着皇后,朱棣觉得,皇后的博学远远超出他以前对皇后的认识。
一种莫名的喜悦与崇敬,油然而生。
看向皇后,朱棣打心里高兴,看向皇后的眼神多了几分欣赏。
“陛下,不用这么盯着臣妾,”俆皇后忍不住想笑,“这些又不是什么秘密,早在十几二年前臣妾就知道了……”
“你怎么知道?”朱棣更惊讶了。
俆皇后捂嘴轻笑:“自然是马和入府时,马和告诉臣妾的。难道陛下以为,臣妾也想袁忠彻那般,能掐会算?”
“哈哈哈!”朱棣乐呵一笑,“皇后比袁忠彻强,皇后是女诸生,不!是女诸葛!”
“别取笑臣妾,臣妾可当不了诸葛亮。”
“朕说当得,皇后便当得。”
捂着嘴笑了一会,俆皇后这才言归正传道:“陛下,臣妾还没说完这第三重含义,你就打岔了……”
“好好好,朕不说了,皇后,你继续。”
俆皇后继续解释道:“赐姓马和,可不单是为了安抚郑海,也是为了安抚马和。
“陛下,封了郑海的国公,升道衍大师为左善世,却唯独没有奖赏马和。
“陛下,道衍、郑海与马和这是三师徒。您奖励马和的师父和师弟,却唯独遗忘了马和,这让马和以后如何自处?
“马和不仅在府中服侍臣妾,还跟着陛下出生入死。
“他既有功劳,也有苦劳。陛下,可不能有功不赏,寒了他的心啊!”
朱棣不停地点头,深深地呼了一口气,郑重道:“皇后乃朕的良师益友,朕听皇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