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奉天门广场中央的御道,文武官员各自站在一边,按照顺序走上奉天殿殿前的台阶,缓缓走进奉天殿。
经过两个月的修缮,奉天殿被火烧过的痕迹已经消失,一如往常的庄严肃穆。
众臣在奉天殿中站好,皇帝朱棣穿着冕服,登上正中央的龙椅,早朝正正式开始了。
今天的早朝,只宣布一件大事,那就是对靖难功臣实行论功行赏。
朱棣令马和宣读封赏的诏书:
“封都督丘福为淇国公……
“封都督朱能为成国公……
“封指挥使郑海……为辅国公……”
当马和宣布封郑海为辅国公时,朝堂上下都有些惊讶。
众臣看向郑海的眼神有些复杂,有人疑惑,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厌恶……
封燕军中的功臣为国公的,有三人,分别是丘福、朱能与郑海。
追封国公两人,分别是:荣国光张玉,谥忠显;泾国公追封荣国公
陈亨,谥襄敏。
封侯张武、顾成、张信、李远等十三人,追封谭渊为崇安侯,谥号壮节。
封伯十二人,其中包括张玉的长子张辅,封为信安伯。
归附的旧臣中,朱棣也封赏了一部分有突出贡献的人。
李景隆依旧是曹国公,增加俸禄一千石。
茹瑺封为忠诚伯,王佐封顺昌伯,陈瑄劝降水师有功,封平江伯。
其他燕军将士根据军功大小,依次奖赏。
作为朱棣最大的谋士,道衍并没有封侯,只是升为僧录司的最高官左善世。
而原来僧录司的左善世溥洽,只能降为右善世。
对于封为辅国公,郑海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早就知道了。
这是朱棣、道衍和他一起讨论的结果。
辅国公只是一个国公的头衔,没有其他的奖励。
辅国公的称谓是郑海主动提的,以为辅助皇帝、辅佐大明的国公。
对于封为国公,郑海不惊讶,但有许多人暗暗不满。
“他郑海有我们的功劳大吗?他凭什么也能封国公?”
下朝时,淇国公丘福对着朱高煦等人发牢骚。
朱高煦冷着脸,回应道:“他能封国公,只怕是因为老和尚的功劳吧!你们没见那道衍什么公爵也没有吗?”
其他武将纷纷点头,阴阳怪气道:“唉!有个好师父,就是不一样!”
想到了什么,丘福突然道:“二殿下,陛下为何不趁着封赏功臣之际,宣布太子的人选?莫非,陛下是有意立殿下为太子?”
朱高煦眼神一亮,嘴角上扬:“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