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魏国公是太子的太傅,有教导太子之责。既然已经打败燕贼,那请陛下召魏国公回朝。”
一名礼部的大臣在朝堂上进言,请求召回魏国公徐辉祖。
徐辉祖刚出兵就取得胜利,齐眉山大捷传回朝中,皇帝与众臣都很高兴。
相比于皇帝的高兴,文臣们更担心徐辉祖功高震主,把持兵权。
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出身军伍,曾经掌控左军都督府和中军都督府,在军中影响力极大。而他的弟弟徐增寿是右军都督府的左都督。
徐家可以说是手握重兵,在军中的威望极大。
建文皇帝朱允炆登基后,拜徐辉祖为太子太傅,又令他监修《太祖皇帝实录》。
徐辉祖淡出军中,已经很少直接领兵了。只在建文三年李景隆战败时,徐辉祖率3万京师精锐北上,接应与掩护白沟河之战战败的李景隆。
对于众文臣来说,位高权重的徐辉祖领兵并非好事。
一旦徐辉祖掌控军队,那相当于一大权臣,其危险程度不亚于燕王朱棣。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一直反对徐辉祖领兵出征,很大程度上就是怕徐辉祖专权,掌控军队。
虽然齐泰和黄子澄不在京师,但与他们看法相同的文臣不在少数。
皇帝朱允炆看向众臣,询问道:“你们觉得呢?”
又有文臣道:“陛下,既然燕贼败北,请召回太子太傅。”
“臣等附议。”一众文臣齐齐附和。
看向一旁的方孝孺,朱允炆询问道:“先生,你觉得,朕该召太傅回来吗?”
方孝孺点点头,回复道:“陛下,京师不可无人镇守。魏国公是陛下的良辅,是镇守京师的上佳人选。”
“好!朕同意将太傅召回来。来人,拟制,朕要赏前线有功之臣。”
朝堂一结束,召回徐辉祖的诏书连同犒赏前线将士的诏书一同发出。
回到武英殿,朱允炆继续处理朝政事务,锦衣卫呈上了一封秘密的奏折。
他打开锦衣卫的密奏,发现这是一封秘密告发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的密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