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朝廷诸位将帅遇到不能杀伤的燕王,燕军诸将碰上徐辉祖也是头疼不已。
“禀殿下,坠马的士兵没事,只是太困太累了。”郑海回到朱棣身边禀告。
朱棣点点头:“那原地休息一会。”
燕军将士纷纷下马,享受着短暂而难得的休憩时光。
斥候们在外围警戒,里圈有士兵放哨,其他士兵则休息。
有人直接躺倒在地,有人解开了身上的铠甲,有人闭上眼睛眯了起来。
天气实在太闷热了,即便太阳已经下山,可穿着厚厚的铠甲,依旧是一身汗水。
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郑海跟着燕军的诸位将军,徒步走到朱棣身边。
战前分析情报,战后总结经验,这是朱棣的习惯。
聚到朱棣身边,有将领提议道:“殿下,我军深入淮地已经有一段时间。这里潮湿闷热,我建议我们先渡河北返,找个地方休整一下。”
有人附和道:“没错!殿下,末将手下已经有多人生了病,照这样下去,恐怕生病的人会越来越多。对我军实在是很不利啊!”
朱棣不动声色,询问道:“那我军该在哪里休整?”
“殿下,末将以为小河以东是个不错的地方。”一位将领指着河对岸,说道,“那边土地平坦,有许多牛羊,麦子也要熟了。在那边休整,可以让战马恢复体力,使士兵们得到休息。”
又有人附和道:“我们还可以在那边观察朝廷军队的动向,一举多得。”
朱棣摇摇头,否决道:“行军打仗有进无退。如今,战场形势对我军有利。只有断了敌人的粮草补给,我军只需将其围困住,敌军便坐以待毙……”
“殿下,如今我军人困马乏,士气不振,渡河休整更有利于我军。”有将领提出反对。
朱棣坚决道:“现在渡河返回,士气就泄了,不行!”
“殿下,请三思啊!”
“殿下,渡河休整,才是上策!”
不少将领纷纷出声,反对声很强烈。
扫了一眼众人,朱棣知道,他是没法一一说服诸位将领了。
那就站队表决吧,少数服从多数。
朱棣伸出右手,在自己身旁比划道:“想渡河的,站在我的左边;不想渡河的,站在我的右边。”
郑海坚定地支持朱棣,率先走到朱棣的右手边。
朱能也走到郑海身旁,站在朱棣右手边。
瞟了两人一眼,朱棣眼神温和,表示赞许。
可是,右边的许多将领纷纷走到左边,而左边的将领除了郑海与朱能等三五个,其他人都没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