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朝臣与王公贵胄很少有人看得起太监,而真正重视和重用太监的或许就只有燕王一个人了。
而燕王府中的太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站在传旨太监眼前的马和更是最好的榜样。
传旨太监拿着银子,很高兴地和马和下去休息了。
“殿下,接下来,我们怎么办?”朱能问道。
朱棣看着亲兵手中残破的军旗,沉声道:“先休整一段时间,静观其变。”
朱能上前追问道:“殿下,你不会真的相信皇帝的那道圣旨吧?这齐泰与黄子澄罢官了还可以复官,咱们一撤兵,那队伍可以散了……”
“放心!本王知道这是他们的缓兵之计,”朱棣叹了一口气,解释道,“可我军这一仗打得也不轻松,我们也需要休整一番。”
燕军诸将都沉默地低下头,对朱棣的话表示认可。
虽然这场仗打胜了,收获不小,可将士们也已经疲惫不堪了。
朝廷需要时间重新调集兵力,燕军也需要好好休养,补充兵力与粮草。
“来人,本王要将这面旗帜送回北平。”朱棣拿起破烂的燕字大旗,“告诉世子,好好收藏,留着给后世世孙看一看,叫他们知道我们今天浴血奋战,有多艰难!”
“是,殿下。小的这就安排人送回去。”马和应和着,走上前,将旗帜卷起来。
郑海也走上前,对燕王道:“殿下,由微臣亲自送回去吧!”
朱棣静静地看着郑海,没有立刻答应。
郑海解释道:“短时间内,朝廷不会再发动进攻。微臣想送伤员回北平好好治疗,望殿下准许!”
这一场仗打下来,燕军损失最多的军队不是朱能带领的,也不是丘福或者其他将领带领的,而是朱棣率领的那支奇兵。
数百人的骑兵精锐损失殆尽,郑海手下的五名飞龙卫头目,一人身死,四人重伤,连郑海的亲信冯致远也受了轻伤。
朱棣知道,郑海想带着手下回北平养伤,送旗帜回去正好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好,那就由你送回去,”朱棣看向郑海,点点头,又补充道,“再问问你师父道衍,下一步本王是否继续南下。”
郑海点头称是,从马和手中接过打包好的燕字军旗,向伤兵集中安置的营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