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天津之名

毛笔在白纸上灵巧而顺畅地移动,一个个娟秀的黑字,逐一呈现。

马和一边翻阅手上的书册,一边写下楷体黑字。

站在马和身旁,燕王朱棣与道衍和尚静静地看着。

郑海的飞鸽传书使用了简单加密,密码是汉字数字,秘钥是与马和约定的一本经书。

即便飞鸽传书被别人截获,不懂得解密之法,那也没法解读这封密信。

朱棣的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盯着纸上的字,点点头:“声东击西,这个想法和道衍大师的想法一致,不愧是师徒俩,都想到一块去了。”

道衍和尚摸着花白的胡须,呵呵一笑,一双病虎三角眼闪现着得意的神色。

“明征辽东,这也和大师想的一样,”朱棣一边看着马和写的字,一边发表见解,“可这‘暗度天津’,这‘天津’是哪个地方?”

朱棣看向道衍和尚,道衍和尚轻轻摇头,表示他也不明白。

诸不知,写下这封信时,郑海并没有仔细查看地图,仅仅是凭借着自己的记忆与印象写的。

然而,这时候的明朝地名中根本就没有“天津”这个称谓。

此时的“天津”,名叫直沽。

直沽,这一地名在金朝和元朝就有了。潞、卫二河会合处便是直沽,是南北漕运与海运交接处的三汊口。

历史上,多称这个三汊口一带为“小直沽”,而出海口一带的滨海地区称为“大直沽”。

元朝延佑三年(1316年)在直沽设海津镇,到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时,朱棣才在直沽设卫、筑城,取名天津卫。

“天津”一名的由来,多半是源于此。即永乐皇帝朱棣赐名,“天”指天子,“津”是指渡口,“天津”意为“天子经此渡口”,纪念沧州之战。

后世,曾在天津南门外大街出土过一座明朝嘉靖年间所立石碑,名为《修建三官庙碑》,是天津赐名一说的重要的依据。

石碑上写着:“夫天津小直沽之地,古斥卤之区也。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渡沧州,因赐名曰天津,筑城凿池,而三卫所立焉”。

此时还是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还没称帝,自然不可能有“天津”之名。

郑海进入沧州时,沧州已经被建文帝朱允炆的南军都督徐凯占领。

刚刚从济南北归,又在敌占区,郑海身边并没有作战地图。因此,他只是凭借记忆,写下了这封密信。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就因为这封密信,朱棣真的赐名“天津”,不过,这是后话。

此时,朱棣与道衍和尚都是一脸的困惑。

“声东击西,明征辽东,暗度天津,直取沧州,攻敌不备,我可策应。郑海”

短短二十六字,解读完密信,马和放下手中的毛笔。

“三宝,你可知‘天津’是为何地?”朱棣问马和。

“禀殿下,小的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