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心不死,则道不生

百越风云录 苏伯泥 2329 字 23天前

苦恼之余,不禁哀叹生不逢时,若是生在唐时,开科取士之法有上百科之多,比如文艺优长科、武足安边科、高材沉沦草泽自举科、高才未达沉迹下僚科、乐道安贫科、疾恶科、哲人奇士逸沦屠钓科,等等,总有一科适合自己。

再不济,生在洪武年间也行。史载,诛杀丞相胡惟庸后,“别置四辅官,命天下举山林之士,其科曰聪明正直,曰孝悌力田,曰贤良方正,曰文学术数,其至者凡八百六十余人,各授以官,至有竟拜方面大僚者。”

这就是王振说的,循太祖之例。

朱祁镇也眼睛一亮,道:“此计甚妙!”

两人一阵商议,最终拟定,林尔佑、罗喜财、古田、言婴、苏苏,以及申式南带到木邦司和缅甸司的七个秀才,分别授予聪明正直,贤良方正,文学术数等各科进士。

同时,罗喜财升八百司从四品副使,林尔佑升八百司正五品佥事。其他人被分别授予木邦司、缅甸司、底兀剌司和八百司的佥事、经历、知事等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言婴和苏苏授奉议大夫、骁骑尉,前一个是正五品文官散官,后一个是正五品武勋,注明着申式南斟酌使用。

申式南的迟报之罪,以及宣慰司的流官缺员,都不是朱祁镇无心过节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申式南在密折中提到的,各布政司,各州府,各县,各卫所的贪腐问题,其中,以粮仓亏空为最。

“臣斗胆揣测,若不严加查处,任由猫鼠同眠,官官蠹蛀蚁蚀而相护,无异于养痈自祸,不出十年,大明百年基业将桑落瓦解!”申式南在密折中奏请严查官员贪腐。

这才是朱祁镇的忧心所在。

“各地粮仓亏空,先生以为,该如何查处?何人主持?”朱祁镇问。

粮仓亏空之事,王振早有耳闻。他收到的各地官员进贡的银钱,恐怕里面就有半数来自于那些亏空的粮仓倒卖。

这个问题可不大好处理。真有心查,就没有查不出来的。一旦查出来,天知道会不会牵连到自己。可如果不用心查,或者派出去的人庸庸碌碌,没有一点成效,恐怕也交代不过去。到时候,自己难免失去眼前之人的信任。

王振收到申式南密折,并看到他奏请圣上严查粮仓亏空之时,他就犹豫过,到底要不要将密折交给朱祁镇。

最终,还是建功立业的期望,大过对粮仓亏空受牵连的恐惧,这才将密折呈送。

他对申式南,真算得上是又爱又恨。咱家背后给了你那么多助力,你却给咱家背后捅刀子!

其实,他早想好了对策,只要传句话出宫,任你包拯再世,也查不出个结果。

好吧,既然你捅咱家刀子,咱家岂能让你舒坦?

“肃贪惩腐是个得罪人的活,一般人怕是难担大任。听闻都察院四川道御史申佑智谋过人,刚正不阿。陛下可还记得国子监李时勉?”王振问。

“李时勉李祭酒自然是记得,不过,此事与他何干?”朱祁镇问。

“李时勉前年曾遭枷锁暴晒,当时上书愿代师受过的人中,便有申御史。”王振说起自己做过龌龊事,那是脸不红,心不跳,没有半点负罪感。

“哦,如此说来,申佑品行尚佳。他字叫什么来着?”朱祁镇果然来了兴趣。

圣上称呼官职不高,年纪不大的官员,通常是称呼字,而非名。

“申御史字天赐。听闻申御史与申巡抚关系莫逆。”王振道。

“天赐……呵呵,我乃天子,他字天赐,倒还真是天赐于我!明日叫他进宫,我亲眼见见。”朱祁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