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奋斗不息的虎兄弟

百越风云录 苏伯泥 1936 字 4天前

申式南道:“臣遵旨。麓川诸司多山,各部族多以狩猎为生,不是采食野果,就是刀耕火种,一到霜旱之年,百姓就面临饥寒窘境。纾困之策,便是置劝农使,一面教授当地民众耕种之法,一面领兵屯田,所开荒地免赋五年。”

这一策略基本不影响战和两派的利益,加上之前已传阅过,故而反对的声音不多,反而有五六人附议支持。

不过,还是有些小小的争论,主要是围绕“领兵”二字。领兵屯田,其实就相当于军屯。

“此策不妥!唐宋都曾设置过劝农使一职,然而,劝农使名为劝率营农,实则督敛地课,使得各府各县民怨沸腾。苏东坡就有诗为证:‘劝农使者非常人,一言已破黎民骇’。”反对的又是叶知秋。

“叶大人你这是因噎废食!麓川滇南诸司本就无粮输岁,朝廷征银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各司征银加起来不足万两。再说,免赋五年,谁敢对新开荒地胡乱课税?”申式南道。

叶知秋步步紧逼:“你如何保证?”

申式南轻笑:“我自请前往各司巡抚。只要各司有八百兵归朝廷任命的同知、副使节制,我保证两年后,也就从第三年开始,在不给百姓增加一分一毫税赋的前提下,一个宣慰司每年向户部解银一万两,向云南布政司解银三千两。这样的保证,够不够?”

此言一出,左右两班顿时哗然。

他自请前往诸司,代天子巡狩,奏疏里有提。可放言每司缴税不低于一万三千两,就连御座之上的那位,也不禁身子前倾,稍有失仪。好在这会儿众臣根本没人看他。

朝堂上敢这么说,那可是比立军令状还严肃的事。

要知道,云南布政司共二十府六十三州,其中最为富庶的大理府一年的田赋折银合计不到一万九千两,永昌府四千七百两,曲靖府一千九百两,丽江府一千六百两。

大理府之所以富,是唐时南诏国和宋时大理国打下的基础。

就宣慰司而言,朝廷征税的数额也各有不同。其中,车里司和木邦司最多,各征银一千四百两,孟养司七百五十两,缅甸司、八百大甸司和老挝司各六百两。

这是朝廷对各司的征税,是统治权的宣示,不是纳贡,不需要回礼的。

天下最富庶的苏州府、松江府、杭州府和湖州府等,每年税赋都数十万两,其中松江府约三十三万两。

主和派之所以对那几个宣慰司不感兴趣,就是真没好处,一年税收才几千两银,还不够发给流官的俸禄。如果一年能收十几万两银,他们自然不会反对。

至于主战派这边,反正仗也打得差不多了,再打也就是百千个残余份子,没几个军功。如果能派兵驻守,说不定能捡个漏,何乐而不为!

没人傻到会去问他如何能做到这一点,不管是吹牛,还是有真本事,已经没人在意。大家在意的是,有人主动愿意去那种穷山恶水的地方蹚这趟浑水,比什么都好。

就这样,朝会在各方不同的算盘声中草草收场,反正后面其他事项,大家也没心思再议。

过几天就要出发赴任,家里一大堆事情还没处理好。因此,朝会一结束,申式南就径往家走。

刚出灯市南口,在能远望禄米仓的一僻静地段,忽见前方有一个身穿灰布褂的汉子卖力奔跑,后方有两人头戴面具,提刀呼喝追赶。

刀身染血,一路滴落,显然是刚杀过人。见提刀之人来势汹汹,本就不多的路上行人早跑了精光。

申式南凝神思索,一时不曾留意。等追赶声近,那汉子已迎面急冲而来,申式南正要闪身避过,汉子依然径直与他撞了个满怀。

一阵蓝白光闪过,亮如镜面反射,灰褂汉子仰面翻到在地,申式南毫发无损。

紧接着,汉子被赶来的二人擒住,捆上,一顿搜身。

戴面具的其中一人道:“没找到。”

那汉子不依不饶嚷道:“说过多少遍了,我兄弟二人不曾盗取醴泉之水。你们害死了我哥哥,我要上天庭告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