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三边总督孙传庭不断派人来奏,声称建州女真残余的青壮不过万余,断然无法卷土重来,但身旁的天子仍是毫不犹豫的下达了\"斩草除根\"的命令。
彼时朱由校脸上的狠辣程度令得\"见多识广\"的王安都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赵吏脸色同样有些迟疑,在他的潜意识里,朝廷在茫茫草原上,如此大费周章的寻找建州残余无异于大海捞针,十分没有意义。
但他身为天子鹰犬,对于皇帝的意志却是丝毫不敢违背,如若不是朱由校不准,怕是他这位锦衣卫指挥使早就再度动身,前往三千里外的陕北,刺探军情了。
\"陛下,三边总督上奏,我朝廷王师进入河套平原之后,周边蒙古部落尽皆望风而降,无人敢兴兵作乱...\"清了清嗓子,赵吏小心翼翼的向身前皇帝汇报着\"厂卫\"的情报。
虽然天子委任了南京守备太监魏忠贤监管东厂,但其终究是常年坐镇南直隶,故而他便当仁不让的指染了些许东厂的权柄。
见得皇帝面不改色,好似早有预料一般,赵吏又紧接着说道:\"自朝廷的赈灾粮运至延安之后,十数万流民便是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再没有闹出乱子。\"
听得此话,始终面无表情的天子终是缓缓点了点头,沉声问道:\"其余府县呢?宁夏及甘肃可有乱子?\"
虽然他已然将洪承畴及袁应泰分别派遣至甘肃及宁夏坐镇,但正所谓\"皇权不下乡\",在这个执行效率极为低下的时代,难保下面的官员不会故弄玄虚。
就比如兰州城中的\"会宁王\",身为大明宗室,竟是联合城中的其余几家宗室,仗着甘肃巡抚一职空悬许久的缘故,只手遮天的贪墨朝廷赈灾粮食,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续的陕西民乱。
有如此前车之鉴,朱由校始终不敢彻底放下心来,毕竟依着\"后世\"的经验来看,这广袤的陕北在明末这段时期就如同一个火药桶,随时有\"爆炸\"的风险。
\"回陛下,西安府有秦王坐镇,当是出不了岔子;庆王及肃王那边也是主动上了折子,声称定然会约束好府中下人。\"
\"朝廷自吏部及督查院派出的巡按御史已然悉数赶至陕北各府县,应是能保证陕北的稳定。\"
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锦衣卫指挥使将\"表现\"的机会让给了身旁的司礼监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