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皇太极命令三路大军回援赫图阿拉的时候,其便是萌生了\"北狩\"的想法,并且为此采取了诸多措施。
依着皇太极最初的设想,他是希翼领着国内的八旗勇士舍弃辽东这片苦寒之地,暂且退往鸭绿江对岸的朝鲜半岛。
凭借着八旗勇士无与伦比的战斗力,皇太极自信可以轻而易举的稳住朝鲜局势,并且就此安歇下来,如此安心休养几年,便能厉兵秣马,卷土重来。
最为善于揣测人心的皇太极笃定,大明君臣仅仅是想要平定辽东,收复失地,只要他们先行退往朝鲜,明廷有了昔年\"万历三大征\"的教训,定然不会劳民伤财,大动干戈的再行刀兵。
即便是碍于\"天朝上国\"的颜面,无法坐视朝鲜被\"吞并\",也不会如同在辽东那般\"穷兵黩武\",至多派遣些许精兵,敷衍了事。
换句话说,只要他们能够退到朝鲜半岛,便是能够保全大金的\"香火\",为日后的卷土重来埋下伏笔。
只是让皇太极有些没想到的是,明廷君臣就像是猜出了他的意图似的,一边于辽东大兵压境,一边派遣登莱军和东江军赶赴朝鲜,封锁朝鲜边境,彻底绝了他\"北狩朝鲜\"的念想。
百般无奈之下,皇太极只得将希望放在身后的蒙古草原,希翼能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寻得半点安身之所。
只是官兵兵临城下的速度远超皇太极想象,他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用于\"瞒天过海\",经过一番艰难的心理博弈后,他做出了一个\"断臂求生\"的决定。
他将引人注目的两黄旗和两红旗鞑子布置在赫图阿拉城外,并且用蒙古鞑子和朝鲜官兵和切断他们与城内的联系;暗地里则是偷偷转移两白旗和两蓝旗。
至于他本人,则是在官兵发起决战的那一天,见得局势不对,慌忙在众人的簇拥下,领着国内硕果仅存的数百巴牙喇勇士,自赫图阿拉东城门而出,一路西逃。 大秦的旗帜终将遍布诸天
因为担心被身后的官兵追上,皇太极等人甚至不敢停下来歇息片刻,如此驰骋了足足两个昼夜,方才渡过了木伦河,来到了一处荒草甸子,与早已等候在此的豪格等人碰了头。
此地树木密集,环境也是相当僻静,即便是藏上几千人也是轻而易举,豪格领着正白旗早已是在此等候多日了。
此时见得皇太极等人赶来,豪格连忙吐出了口中叼着的野草,领着身后的亲兵来到皇太极的身旁。
如此高强度的赶路,即便是一向以孔武有力着称的阿敏也是早已达到极限,一直在咬牙坚持,遑论是身材臃肿的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