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身边的朋友,也是大多如此。三国时期最顶尖的文人,除了北方曹魏的人,余下大部分都在荆襄一带。
在天下最乱的时候,这里是一片净土,所以无数文人选择了躲避荆州,隐居读书。
曹冲的名字,这一下从青州,彻底扬名到了天下,世人不再说曹操之子曹冲,而是说曹冲之父曹操。
正可谓,不以文章动天下,就以骚气……
……
而曹冲则在和七位大儒共同探讨如何选择状元了,由于曹冲太强,已经跨境界领先了,所以在头名状元之前,单独设了一个名头,名为亚贤。
这亚贤之名,经过青州各路大儒商议,十一岁的曹冲就此冠上此名,若日后科考在出此等名动天下之人,亦可启用此称号。
若没有,便以状元开头,于是乐府诗,文章阅读了解,策题,序记文章等皆为均衡的崔州平成为了本届的状元。
至于榜眼,在参考了曹冲的建议下,七儒选择给了石韬,石广元,而探花,则给了白眉马良。
骆统虽有才,但眼下不过十四岁,除了乐府诗引起了轰动,其他文章在阅历上终究是差了不少。
最终只能获得榜四,而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则获得了榜五,再往后就是马谡……
每次科考能上榜的,仅有十分之一数,本次最终全部科考人数大约为两千八百多人,最终,选择了二百八十人,进行排名。
所有上榜的,皆获得进士之荣誉,此名等同于备选官职,只要愿意留在青州,将直接可以成为青州吏部的预备官员。
吏部在徐庶的参与下,已经初步建立,而容纳预备进士的机构,名为贡院,同样属于吏部。
以后科考一事,将会完善成几年一次的盛事,同时由吏部全权负责,其他部分协同。
虽然科考的已经结束,但是由于乃是天下第一次科考,所以科考结束后,每一天的动作,都备受关注。
所幸青州报亭,依然会坚持每天将上面下达的政策,进行解释安排,通报青州,所以青州官府的公信力。
也是越来越强,科考放榜之后,刺史府声称,公子冲将在青州府接见所有上榜进士,并且为所有人颁发奖励荣誉,其中还有可能有什么殿试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