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再以后的藩镇割据,完全就是肃宗命太短,代宗急于求表面统一导致的。”
刘禅挠了挠头,他对汉之后的历史都太不太熟,最多就知道些历史大事。
安史之乱虽然也听着耳熟,但具体的原因及结果根本不能和朱熹相提并论。
相比之下,刘禅还是更喜欢杨贵妃与李白不得不说的事,安禄山与杨玉环二三事等野史。
“朕听的云里雾里的,好像懂了,又好像没太懂。”
对于刘禅的理解能力,朱熹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简单点来说,就是只要百姓吃得饱,穿的暖,一般来说就不会造反。
但是不可能一直吃饱穿暖的,因为……”
“朕知道!”
刘禅把手高高举起,打断了朱熹的话,“因为不可能一直有明君,万一出个昏君天下必然大乱。”
“这确实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陛下想想,西汉高、文、武、宣四位皇帝,雄才大略,惠、景、昭虽然有些问题,但也算是一代明君,平帝,孺子婴年幼,亡国之罪当然怪不了他们。
哀帝虽好男风,留下断袖之癖这等典故,却也废黜了王莽,将朝政握在手中,元帝也是如此,虽有宣帝‘乱我家者,必太子也’之语,却也算有功有过。
难不成西汉灭亡的罪责全都让宠幸赵飞燕姐妹的成帝背?那也太过分了些。”
刘禅听的很认真,虽然对朱熹拿自己祖宗举例子颇为不满,但他还是想听听朱熹的见解。
“你说的没错,其实朕读古书之时也颇为好奇。
先汉后期那些君王,最多就是荒淫了些,远远比不上杨广以及南北朝那一帮子皇帝残暴。
而且先汉相较于后汉,世家并未牢牢把控朝政,外戚虽有王政君,但论野心与家族,也远远比不上后汉窦、邓、梁等太后。
为何,为何亡国亡的如此奇怪。”
“因为盛世太久了。”
虽然感慨于刘禅对东汉的的熟悉程度,但朱熹还是把自己得出来的结论说了出来。
“什么?
什么叫盛世太久了?
盛世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