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国家延长存续期并且组织大规模北伐行动已经证明了他的杰出领导能力和内政手腕。
此外,武庙十哲这份殊荣在整个时代里只有诸葛亮拥有,这是对他卓越地位的认可。
假使让曹真站在诸葛亮的位置,不一定比得上后者对蜀汉的救援作用。
同样地,如果诸葛亮身处曹真的地位,谨慎用兵如他会选择不同的作战方式来达成目标,比如深入敌后实施游击战争以及扩大领土等成就恐怕也不是他能做到的事。
太和三年,因石亭一战惨败,曹休心情郁闷离世。
随后,曹真接任大司马职位,并获曹叡赐予上朝可携剑履的特权,成为魏国武将中的翘楚。
继位不久,曹真再度请求伐蜀,以强调蜀汉对魏的潜在威胁。
在殿上,他慷慨激昂,舌战群臣。
尽管陈群、华歆等重臣起初反对,但在曹真的坚持下,最终达成共识。
为此,曹真率领十万大军,拟分三路直取汉中。
汉中地理独特,易守难攻。
为了减小进军阻力,曹真亲自带领主力从长安出发,沿子午道前进。
但天不作美,连月阴雨如注,栈道路面泥泞不堪,给行军带来了极大困难。
虽曹真能力卓越,面对恶劣天气也只能感叹“上天并不愿灭蜀”
。
本就带病出征的他,在雨水侵袭下,身体状况愈加恶化,甚至无法行走。
知晓此事,曹叡焦急万分。
作为皇帝,他深晓曹真的重要性,立即派使前去,下令退兵,护送其回洛阳养病。
面对那绵延不绝的栈道,曾显赫一时的曹真仿佛失去了所有志气。
他深知此役退回,至少需三十年才能重振旗鼓。
无奈撤军成了唯一选择。
回到洛阳后,曹真卧床不起,曹叡频繁探望,然而这一切并未改变其渐趋恶化的健康。
最终,在太和五年初春,名将曹真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