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地宫的秘密(11)

吕洞宾:本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以字行世,世称吕洞宾,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人,道教丹鼎派祖师。吕洞宾师事锺离权,后曾传道予刘海蟾及王重阳,被道教全真道尊奉为“北五祖”之一、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八仙: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有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化缘:化缘,佛教术语。佛教认为,能布施斋僧的人,即与佛门有缘,僧人以募化乞食广结善缘,故称化缘。还可以指为了佛事而进行的一切募化活动,不单指乞食。本义是佛、菩萨高僧等示现教化众生的因缘。

闭关辟谷:在古代,人们往往会因为实现某件大事而“闭关”,如修炼功夫、养生、研读某一部书籍等,本质上,都是一种“闭关”。言外之意,“闭关”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得以专注,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辟谷即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

遗蜕:就是指道教中修为高深的人的死后的躯体。

不坏肉身:指修行人死去后尸身经久不朽。历代以来,肉身不坏的成就者已经出现很多了。肉身不坏绝对不会是木乃伊那样的干尸。事实上,真正能够不腐,是因为他在修行中转化了自己的身体,虽然外观看起来没有变化,内在已是完全不同。这就好像是煤炭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钻石一样,所以才能够肉身不坏。

黄花梨:中文学名:降香黄檀,又称海南黄檀木、海南黄花梨木。原产地中国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多生长在吊罗山海拔100米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黄花梨木与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木,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感。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能制作各种异形家具。黄花梨木的比重较轻,比红木(酸枝木)还要轻。黄花梨木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丽。最特别的是,木纹中常见的有很多木疖,这些木疖亦很平整不开裂,呈现出狐狸头、老人头及老人头毛发等纹理,美丽可人,即为人们常说的“鬼脸儿”。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名讳:是出现在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但不能直呼其名,而且在书写的时候也不能使用这些字,于是只能用改字、改音或减少字的笔划等方法予以回避,也称避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