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成吉思汗之死(13)

成吉思汗的这第六次征伐西夏,尽管一路都较为顺利,但是在攻打西夏的国都中兴府时却是异常的艰难。

成吉思汗东、西两路大军合围中兴府,几乎已经动用了蒙古的所有兵马,计十几万人进行围攻,但是中兴府内军民合计有好几十万人,数倍于己。中兴府不光城墙高大坚固,城上弩箭充足,蒙军难以靠近和攀爬,且围绕着城墙修了几十丈宽的护城河,引入黄河之水。濠宽水深,就连蒙古曾经独步天下,攻打城池的利器——抛石机和巨弩,由于间隔护城河距离较远,也无法对城墙形成有效威胁。

蒙古大军屡屡攻城受挫,每次攻打均损伤惨重,中兴府内军民同仇敌忾,据险坚守,令蒙古人次次无功而返。而且不远处的西平府时时派军从背后前来偷袭,以至于蒙古大军经常腹背受敌。

这西平府的守将李德任是夏神宗李遵顼的长子,曾被立为太子,与献宗李德旺是亲兄弟,也是当今皇帝李哯的伯父,曾因拒绝李遵顼带兵攻打金国的旨意,被废黜太子之位,发配西平府守关。

李德任率领五万兵马守卫着西平府。西平府原是宋朝的领地灵州,后被早期的西夏攻陷以后,设为国都。西平府曾作为西夏政权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十八年,地域富饶,城镇繁华,人口、牲畜众多。在国都迁往中兴府以后,西平府成了西夏的陪都,也是中兴府粮草供应的大后方,更与中兴府形成掎角之势,相互呼应。

蒙古大军围困中兴府,李德任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时常趁蒙古兵马不备派兵从后扰袭,搞得成吉思汗瞻前顾后,畏手畏脚,颇为恼怒。于是,成吉思汗见一时难以攻破中兴府,即亲自统率十万大军转而攻打西平府,欲将西平府拿下以后再全力攻打中兴府。

中兴府内的李哯见成吉思汗分兵前去围攻西平府,唯恐西平府有失,且伯父李德任对自己爱护有加,颇多支持,岂能袖手旁观,于是命大将军嵬名令公率兵十万前去增援。

“嵬名”是西夏皇族的祖姓,而嵬名令公是西夏的宗室重臣,勇武有谋,更是历任西夏几代皇帝的老臣,于西夏对外的诸多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誉为大夏第一战神。在西夏与蒙古二十多年的打打杀杀中,嵬名令公与蒙军有过多次交锋,互有胜负。在曾经的一次蒙夏战斗中,嵬名令公率队偷袭蒙古大营,中了成吉思汗的埋伏,受伤被俘。成吉思汗虽然多次吃过嵬名令公的亏,却对其有勇有谋的名将之风极为佩服,屡次劝降,但嵬名令公不为所动,后两国议和期间,成吉思汗按夏国要求释放了嵬名令公。

老将军嵬名令公深知蒙军勇猛残暴,不宜与其正面交锋,见成吉思汗率军由黄河西面奔赴西平府,故率十万大军由东面突围出城,乘船渡过黄河,从黄河东岸驰援西平府。

由于西平府在黄河以东,故成吉思汗从黄河以西的中兴府引军而来,就必须渡过黄河才能到达西平府。而黄河之水连绵万里,蒙军是不可能绕过黄河的,且黄河河宽水急,所以渡船是蒙军最最急需的渡河工具。

李德任经验丰富,早有准备,提前命人将黄河上远近的大小渡船悉数收缴,然后将大部分船只凿穿沉水,余下小部分船只拖上岸留作己用。蒙古大军到达黄河岸边时,发现到处找寻却无船可用,只得自行修造渡船。但蒙古人从来就不擅造船,掳掠的随军工匠会造船的也不多,故进展缓慢。且嵬名令公率军与李德任汇合后,经常派兵士驾船袭扰对岸,施放火蒺藜将正在建造的渡船和营帐烧毁。蒙军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望水兴叹。

嵬名令公将大军营寨沿黄河岸边层层布防,以防蒙军偷渡,意欲凭借黄河天堑将蒙军阻隔于对岸。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真是世事难料。这一日,天刚蒙蒙亮,营帐内的老将军嵬名令公还在沉睡,突然被震天的喊杀声惊醒,连衣冠都未穿戴,急忙跳起冲出营帐。只见对面潮水般的蒙古骑兵从黄河上冲了过来,定睛一看,原来不知何时,黄河上冻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面,蒙军的战马在冰面上如履平地,马蹄踏在冰面上如同狂乱的战鼓震人心魄!

可怜夏军十万官兵大多数还在睡梦之中,不是被飞来的箭矢穿过营帐直接射死,就是被冲过来的蒙古骑兵用长枪戳死。少数官兵拿起兵器勉力抵抗,无奈被如狼似虎的蒙军冲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

嵬名令公未及穿戴盔甲,抓起长枪,纵身上马就迎着蒙军冲了过去。老将军当真是英勇无敌,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毫无惧色,左冲右突,接连挑落十几人于马下。怎奈寡不敌众,身上已多处负伤,且年事已高,气力渐渐不济。紧随身边的副将和贴身护卫们眼见实在难以招架,齐声劝阻嵬名令公撤回中兴府,不由分说几名护卫就裹挟着老将军向中兴府奔去。副将与几位偏将留下,奋力组织了一部分兵士拼死断后,阻拦住蒙军的攻势,余下的约有一万多兵士跟着主帅向中兴府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