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朝廷下令建造新式学堂,当第一所新式学堂在县城成立,渔村里的人都还对入学一事踌躇不前的时候,方大娘就已经率先把她家大郎送进了学堂。
等到后面渔村人下定决心要送孩子入学,结果就是学堂招生人数已满,只能等待来年或者第二座学堂成立。
要说大郎一个男儿,方大娘这般为他谋划打算也就罢,但小翠一个女娃,在落后封闭的小渔村,方大娘还肯送小翠出渔村,叫她去医馆跟人学习当护士,那真就是叫渔村人不解了。
但他们不解他们的,常入城听人说报纸的方大娘却是要坚定跟随太子步伐的!
毕竟若没太子,渔村还是那个经常被倭贼骚扰的渔村,不说能安稳度日了,连脱贫致富都做不到。
就是因为有太子的研究院研造出了火器,渔村才能得以安宁;就是因为太子下令修路,渔村才能顺利与外界连通,各地商人才能过来收海货,卖物品;就是因为太子说要建学堂,孩子才能有识字读书的一天;就是因为……
方大娘对太子的一切举措都坚信不疑。
一年前,她听了报纸,知道太子对天下妇孺都有一颗怜悯之心,知道太子希望女子也能出来干活,知道太子半点不歧视女子后,方大娘悟了。
她不是个忽视女儿的人,但重男轻女却也是有的,从前没想过女儿也能自力更生,但如今既然知道,那她就不能对着太子阳奉阴违了。
所以方大娘送自家女儿出去学艺了。
知道医馆在教人当护士,虽说学艺期间没有工钱,但好歹管饭管住所后,方大娘就送了女儿过去。
方大娘当初对儿女所做的一切,小渔村里的人是意见不一的。
有看好的,也有不看好的。
但结果如何,只看今日就能知晓。
回忆完方大娘做法的渔村众人也酸不起来了,他们只恨自己当初为何不跟着一起,手为什么就这么慢!
儿子是未来家里的顶梁柱没错,但这女儿要能干了,那也不差啊!
瞧瞧方大娘家的俩孩子。
这也太出息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