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怀素生平及出家经历)

醉僧怀素 寻舜觅柳 1486 字 5天前

表兄:邬彤,钱塘人,唐代书法家。

通过怀素的亲属关系不难看看出,怀素家庭虽说不上大富大贵,跟家贫也似乎扯不上。那么,怀素缘何出家,后又为啥成为一方大家呢?

亲属关系上看,其伯祖父也是一名僧人,且也是书法家。

其实,在唐代,寺庙和佛教是比较盛行的,很多人一生的追求就是成为一名得道高僧。估计怀素的伯祖父释惠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出家为僧的吧。正如今天很多小孩的志向是长大后成为明星或者网红的理想类似吧!

据书堂寺(今永州蔡市镇岐山头村)周边的民间传说,怀素自幼聪慧,悟性极高,又写的一手好字。但顽劣叛逆,与常人迥异。经常出入伯祖父释惠融出家的书堂寺玩耍。伯祖父释惠融也对怀素的聪慧和悟性赞许有加,当时的住持方丈也夸怀素与我佛有缘,称其有慧根和佛缘。一来二去,在怀素十岁多时,就出家为僧了。

出家为僧后,怀素经常帮寺院抄写佛经。开始还好,因怀素受其伯祖父影响,爱好书法,现抄写佛经,可以不用费笔墨纸张而练习书法,可谓一举两得。可时日一长,甚觉无趣。

一日,怀素抄写佛经后,从后院的小门出到墙外休息闲逛,看到师兄怀仁正在用自制捕鸟工具捉鸟,顿时顽兴大发,加入了其中,约摸一个时辰后,收获了十几只大鸟,怀仁拉上怀素,在野外生火烤鸟,随着烤鸟散发的诱人香味扩散,师兄怀仁又变戏法的拿出一个葫芦,在吃了几口鸟肉后,又拿起葫芦往嘴里灌,事后,摇头晃脑,一副陶醉悠然的做派,看得小怀素羡慕不已。正当小怀素分神之际,师兄怀仁把葫芦凑到了怀素嘴边,示意怀素抿一口。小怀素稍做迟疑,浅尝一口,但觉一股醇香自口入喉,润入体内,顿觉大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感悄然袭来,身子不觉一轻,有一种飘然于空的轻爽。于是,又托了托师兄手中的葫芦,又抿了一大口,直呼:“妙哉,此乃仙药也!”。师兄反应过来,缩回手中葫芦,连声叫道:“不多了,这点留着下次再饮。”,转身后,师兄把葫芦藏到了不远处的石洞中。并叮嘱师弟怀素不可声张,吃完烤肉,在山间小溪中洗漱一番后,怀素与师兄一道返回寺院。

返回寺院后,师兄怀仁做功课去了,怀素则回禅房抄写佛经。也不知怎地,怀素忽然抄写佛经没有了往日的枯燥乏味,手上变得轻快起来,字迹也没有往日的端正,稍微有一点潦草,但也不显杂乱,有一点轻盈与圆润。

当日,佛经交上后,主持虽发现字迹比往日潦草了一点点,但无关大局,也没太在意。

期间,怀素又与怀仁师兄出去偷偷的烧烤了几次,也喝了几回酒。那感觉,一次比一次爽,怀素已经由当初的不经意,变得有些迷恋起来,隔过三五日不饮酒,竞然心痒难耐,抄写佛经起来,仿佛提不上劲。只要喝上几口,那感觉就一个字,“爽”。

当然,住持和怀素的伯祖父也感觉到了怀素书法上的微妙变化,只当是怀素勤奋学习和长期苦练的结果。就这样,怀素在抄写佛经与在外与师兄烧烤和偷偷饮酒的角色变换中渡过了两年多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