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跃跃欲试

司马炎死后,宗室忙着内斗,没时间铸造货币。

即位的晋惠帝司马衷,也不太可能考虑过这个问题。

在全国范围的动乱中,货币的不统一似乎没那么重要。

当时没人想到,货币不统一的影响会有多么深远。

衣冠南渡之后,新建立的东晋政权,面对着司马炎留下的烂摊子。

侨居的世家,带来的是魏五铢。

江南的士族,积攒下的却是孙权时期铸造的大泉五千。

两种货币既不互通,东晋朝廷又没有推行兑换政策。

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东晋朝廷默认两种货币同时在市面上流通。

桓温灭亡益州的成汉政权后,刘备入蜀后铸造的直五百铢,也流入市场。

现在就是一个三国局面。

于是,从皇亲国戚到世家门阀,从豪强地主到巨富商贾。

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中心到蛮荒之地,

一场持续了三百余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货币不统一,造成了交易的困难,市场的萧条。

财政缺口极大,东晋朝廷大肆增加赋税,盘剥百姓。

东晋世家门阀,又以积富为夸,私铸货币,聚敛财富。

一时间流通的货币种类之繁复,形制之多样,旷古罕见。

超发货币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物贵钱贱的市场环境,经济更加萧条。

财政缺口更大,朝廷只能继续增加赋税,更残酷的盘剥百姓。

恶性循环之中,魏晋南北朝的人民群众,同时被一只看得见的手和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断压榨。

如此混乱的货币体系,给了贾元这样的商人从中牟利的机会。

贾元从顾缨他们手中,借贷币值较低的大泉五千。

熔铸成铜器后贩卖,得到币值更高的魏五铢。

再用魏五铢购买粮食,布匹等实物,再偿还给顾缨他们。

因为这种货币兑付模式,双方都有利可图。

吴郡四姓对贾元加以庇护,为他免去了不少商税。

贾元迅速成为寿阳县的首富。

虽然寿阳城再次被围困,贾元又一次倾家荡产,仅以身免。

但是,只要他再次积攒起一笔可观的财富,就又能继续进行货币兑付。

现在,贾元抑制不住对于财富的渴望,开始和顾缨、陆梨、朱拯、张靳商议起如何在贩卖纸张上增加效益。

杨行秋急着从曹硕处拿到解玉砂和石灰,没在意贾元离开后去了哪里。

只要汽缸能完成,蒸汽机就能投入使用。

他就能解决眼下的三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