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拯心中火气消退一些,跟着杨行秋回到席上,杨行秋先是举起酒爵,对众人说:“诸位皆欲报效国家,为何言语中有忿忿不平之意?”然后又看向低头不语的顾缨。
顾缨环顾四周,不敢开口。杨行秋示意牛尚屏退左右,牛尚令仆人退下。
确认了另外三人不曾阻拦,顾缨开口言道:“我等本扬州刺史殷浩麾下幕僚,永和九年,闻关中有变,殷浩率众北伐,我等召集部众助战,因并州都督姚襄临阵倒戈,败于山桑。后殷浩被废为庶人,我等亦受诛连,免去官职,戴罪之身,无颜归乡,困守于此,已有二十八年矣!”
杨行秋明白了为什么这四个人对当年之事讳莫如深,当年抽调的应该就是牛家庄的青壮年,殷浩为姚襄所败,斩首万级,大部分青壮年死在战场上,造成了人口断层。
牛家庄为什么接受了扬州刺史的招揽呢?他们愿意跟司马氏合作吗?
一直没说话只顾喝酒的牛钧开口了,“尔等诈称起兵攻晋,庄上集甲兵相随。若不是兄长逃得一命,回庄相告,我等仍受蒙蔽。”未等说完,痛哭流涕。
曹硕也站起身说道:“晋军多以五石散燥热之气,鼓动军心,吾兄于军中服散成瘾,后逃回庄内,其状痛苦万分,若非尔等妖言惑众,吾兄岂能英年早逝!”
知道自己父亲的死和那四人有关,牛尚和曹羽也站起身,杨行秋见情况不妙,只能先稳住众人,“诸位安坐,且听在下浅见。”说完拿出卢老夫人的拐杖,众人见状只得安坐。
杨行秋知道了内情,三十年前的殷浩北伐,带走了牛家庄的青壮年和主要军事力量,未能取得战果,反受其累。这也成了牛家庄和吴郡四姓的主要矛盾,不化解这个矛盾,自己的计划就无法推行,现在当务之急是调解两股势力之间的矛盾,形成统一战线。
杨行秋说道:“诸位所受之咎,非天时不当,亦非兵事不利,罪在朝廷,在司马氏尔!”
《矛盾论》中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杨行秋要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带给他们一点小小的震撼。